●齊東野語卷十八
晝寢
宜興梅塚
莫子及泛海
薰風聯句
漢唐二祖少恩
史記無燕昭築臺事
孟子三宿出晝
方大猷獻屋
長生酒
開運靖康之禍
近世名醫
前輩知人
趙信國辭相
琴繁聲為鄭衛
章氏玉杯
二張授襄
○晝寢
「飽食緩行初睡覺,一甌新茗侍兒煎。脫巾斜倚繩牀坐,風送水聲來枕邊。」丁崖州詩也。「細書妨老讀,長簞愜昬眠。取簟且一息,拋書還少年。」半山翁詩也。「相對蒲團睡味長,主人與客兩相忘。須臾客去主人覺,一半西窗無夕陽。」放翁詩也。「讀書已覺眉稜重,就枕方欣骨節和。睡起不知天早晚,西窗殘日已無多。」吴僧有規詩也。「老讀文書興易闌,須知養病不如閒。竹牀瓦枕虛堂上,臥看江南雨後山。」呂滎陽詩也。「紙屏瓦枕竹方牀,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持正詩也。
余習嬾成癖,每遇暑晝,必須偃息。客有嘲孝先者,必哦此以自解 【 必哦此以自解 本句津逮本作「我必以此自解」。】 。然每苦枕熱,展轉數四。後見前輩言,荊公嗜睡,夏月常用方枕。或問何意,公云:「睡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此非真知睡味,未易語此也。杜牧有睡癖,夏侯隱號睡仙,其亦知此乎?
雖然,宰予晝寢,夫子有朽木糞土之語。嘗見侯白所註論語,謂「晝」字當作「畫」字,蓋夫子惡其畫寢之侈,是以有朽木糞牆之語。然侯白,隋人,善滑稽,嘗著啟顏錄,意必戲語也。及觀昌黎語解,亦云「晝寢」當作「畫寢」,字之誤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晝寢之責,假或偃息,亦未至深誅。若然,則吾知免矣。
○宜興梅塚
嘉熙間,近屬有宰宜興者,縣齋之前,紅梅一樹,極美麗華粲,交陰半畝。花時,命客飲其下。一夕,酒散月明,獨步花影,忽見紅裳女子,輕妙綽約,瞥然過前,躡之數十步而隱。自此恍然若有所遇,或酣歌晤言 【 或酣歌晤言 「晤」稗海本作「寤」。】 ,或癡坐竟日,其家憂之。
有老卒頗知其事,乘間白曰:「昔聞某知縣之女有殊色,及笄,未適而殂 【 未適而殂 「殂」稗海本、津逮本、學津本作「夭」。】 。其家遠在湖湘,因藳葬於此,樹梅以識之。疇昔之夜所見者,豈此乎?」遂命發之,其棺正蟠絡老梅根下,兩檣微蝕 【 兩檣微蝕 「檣」下原本有夏校注云:「原本、毛本作『相』,從張本作『檣』,疑不當從『木』。」】 ,一竅如錢,若蛇鼠出入者。啟而視之,顏貌如玉。妝飾衣衾,略不少損,真國色也。趙見,為之惘然心醉。舁至密室,加以茵藉,而四體亦和柔,非尋常僵尸之比,於是每夕與之接焉。既而氣息惙然,瘦薾不可治文書 【 瘦薾不可治文書 「瘦」稗海本、學津本作「疲」。】 。其家乃乘間穴壁取焚之,令遂屬疾而殂,亦云異哉。
嘗見小說中所載寺僧盜婦人尸置夾壁中私之,後其家知狀,訟於官,每疑無此理。今此乃得之親舊目擊,始知其說不妄。然通鑑所載,赤眉發呂后陵,汙辱其尸有致死者,蓋自昔固有此異矣。
○莫子及泛海
吴興莫汲子及,始受世澤為銓試魁,既而解試、省試、廷對,皆居前列,一時名聲籍甚。後為學官,以語言獲罪,南遷石龍。地並海,子及素負邁往之氣,暇日,具大舟,招一時賓友之豪,泛海以自快。將至北洋,海之尤大處也,舟人畏不敢進。子及大怒,脅之以劍,不得已從之。及至其處,四顧無際。
須臾,風起浪涌,舟掀簸如桔槹。見三魚,皆長十餘丈,浮弄日光。其一若大鮎狀,其二狀類尤異,衆皆戰慄不能出語。子及命大白連酌,賦詩數絕,略無懼意,興盡乃返。其一絕云:「一■〈舟風〉點破碧落界,八面展盡虛無天。柂樓長嘯海波闊,今夕何夕吾其仙。」
○薰風聯句
唐文宗詩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柳公權續云:「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或者惜其不能因詩以諷,雖坡翁亦以為有美而無箴,故為續之云:「一為居所移,苦樂永相忘。願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
余謂柳句正所以諷也。蓋薰風之來,惟殿閣穆清高爽之地始知其涼。而征夫耕叟,方奔馳作勞,低垂喘汗於黃塵赤日之中,雖有此風,安知所謂涼哉?此與宋玉對楚王曰「此謂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者」同意。
○漢唐二祖少恩
漢高祖與項羽戰於彭城,大敗,勢甚急,蹳魯元公主、惠帝棄之。夏侯嬰為收載行,高祖怒,欲殺嬰者十餘。借使高祖一時事急,不能存二子而棄之,他人能為收載,豈不幸甚。方當德之,何至怒而欲斬之乎?
唐高祖起兵汾晉時,建成、元吉、楚哀王智雲,皆留河東護家。隋購之急,建成、元吉能間道赴太原,而智雲以幼不能逃,為吏所誅。亦豈不能少緩須臾,以須其至,而後起兵哉。
二祖皆創業之君,而於父子之義,其薄若此,豈圖大事者,不暇顧其家乎?彼唐祖者,直墮世民之計,猶可恕也,若漢祖則杯羹之事,尚忍施之乃翁,何有於兒女哉?
○史記無燕昭築臺事
王文公詩云:「功謝蕭規慙漢第,恩從隗使詫燕臺 【 恩從隗使詫燕臺 「詫」稗海本、學津本作「媿」。】 。」然史記止云:「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初無「臺」字。李白詩有「何人為築黃金臺」之語,吴虎臣漫錄,以此為據。
按新序、通鑑亦皆云「築宮」,不言「臺」也。然李白屢慣用黃金臺事,如「誰人更埽黃金臺」,「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埽灑黃金臺,招邀廣平客」,「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侍筆黃金臺,傳觴青玉案」。杜甫亦有「楊梅結義黃金臺」,「黃金臺貯賢俊多」。柳子厚亦云:「燕有黃金臺,遠致望諸君。」白氏六帖有:「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士,謂之黃金臺。」此語唐人相承用者甚多,不特本於白也。
又按唐文粹,有皇甫松登郭隗臺詩。又梁任昉述異記:「燕昭為郭隗築臺,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賢士臺,亦為招賢臺。」然則必有所謂臺矣。後漢孔文舉論盛孝章書曰:「昭築臺以延郭隗 【 昭築臺以延郭隗 「昭」下稗海本有「王」字,「延」稗海本作「尊」。按文選孔文舉論盛孝章書原文作「昭王築臺,以尊郭隗」。】 。」然皆無黃金字。宋鮑照放歌行云:「豈伊白屋賜,將起黃金臺。」然則黃金臺之名,始見於此。李善註引王隱晉書:「段匹磾討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黃金臺。又引上谷郡圖經曰:「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昭王置千金臺上,以延天下士。」且燕臺多以為昭王,而王隱以為燕丹,何也?余後見水經註云:「固安縣有黃金臺,耆舊言昭王禮賢,廣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館之南陲。燕昭創於前,子丹踵於後」云云,以此知王隱以為燕丹者,蓋如此也。
○孟子三宿出晝
高郵有老儒黃彥和謂 【 高郵有老儒黃彥和謂 「和」津逮本作「利」,稗海本、學津本作「知」。】 :「孟子去齊,三宿而出晝。讀如晝夜之晝,非也。史記田單傳載:『燕初入齊,聞晝邑之人王蠋賢。』劉熙註云:『齊西南近邑,音獲。』故孟子三宿而出,時人以為濡滯也。」此說甚新而有據。
然予觀說苑,則以為蓋邑人王蠋。且齊有蓋大夫王驩 【 公孫丑下】 ,而陳仲子兄食采於蓋,其入萬鍾 【 滕文公下】 ,則齊亦自有蓋邑,又與晝邑不同矣。通鑑晝音,司馬康釋音胡卦切,亦曰西南近邑,復不音獲,何耶?
○方大猷獻屋
楊駙馬賜第清湖,巨璫董宋臣領營建之事,遂拓四旁民居以廣之。其間最逼近者,莫如太學生方大猷之居。璫意其必雄據,未易與語。一日,具禮物往訪之。方延入坐,璫未敢有請,方遽云:「今日內轄相訪,得非以小屋近牆欲得之否?」璫愕不復對,方徐曰:「內轄意謂某太學生,必將梗化,所以先蒙見及,某便當首獻作倡。」就案即書契與之。璫以成契奏知,穆陵大喜,視其直數倍酬之。方作表謝,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毫以上,悉出君恩。」 【 上毛詩,下東坡謝表,並全句。】 自此擢第登朝,皆由此徑而梯焉。
○長生酒
穆陵晚年苦足弱,一日經筵,宣諭賈師憲曰:「聞卿有長生酒甚好,朕可飲否?」賈退,遂修制具方併進,亦不過用川烏、牛膝等數味耳。內轄李忠輔適在旁,奏曰:「藥性涼燥未可知,容臣先嘗,然後取旨進御。」嫉之者轉聞於賈,賈深銜之,而未有以發也。
先是北關劉都倉,家富無嗣,嘗立二子。劉先死,長者欲逐其後立子,於是託其所親檢詳所吏劉炳百萬緡 【 於是託其所親檢詳所吏劉炳百萬緡 「詳」學津本作「議」,「炳」下稗海本有「捐」字。】 ,介謝堂節使,轉求聖旨下天府逐之 【 轉求聖旨下天府逐之 「府」下稗海本有注文「即臨安府」四字。】 ,至是已涉數歲,賈始知之,時咸淳初年也。遂嗾其出子,以為李忠輔偽作聖旨,訟之於官,詞雖不及謝,而謝甚窘懼,於是以實訴之於賈,賈笑曰:「節度無慮。」越日,則忠輔追毀遷謫之命下,以實非其罪也,蓋師憲借此以報其嘗藥之忿耳。
○開運靖康之禍
靖康之禍,大率與開運之事同。一時紀載雜書極多,而最無忌憚者,莫若所謂南燼紀聞。其說謂出帝之事,歐公本之王淑之私史。淑本小吏,其家為出帝所殺,遁入契丹。洎出帝黃龍之遷,淑時為契丹諸司,於是文移郡縣,故致其飢寒,以逞宿怨,且述其幽辱之事,書名幽懿錄,比之周幽、衞懿。然考之五代新舊史,初無是說,安知非託子虛以欺世哉,其妄可見矣。
南燼言二帝初遷安肅軍,又遷雲州,又遷西江州,又遷五國城,去燕凡三千八百餘里,去黃龍府二千一百里,其地乃李陵戰敗之所。後又遷西均從州,乃契丹之移州。今以當時他書考之,其地里遠近,皆大繆不經,其妄亦可知。且謂此書乃阿計替手錄所申金國之文,後得之金國貴人者。又云:「阿計替本河北棣州民,陷虜。自東都失守,金人即使之隨二帝入燕,又使同至五國城,故首尾備知其詳。」及考其所載,則無非二帝胸臆不可言之事,不知阿計替何從知之。且金虜之情多疑,所至必易主者守之,亦安肯使南人終始追隨乎?且阿計替於二帝初無一日之恩,何苦毅然歷險阻,犯嫌疑,極力保護而不舍去。且二帝方在危亡哀痛之秋,何暇父子賦詩為樂,阿計替又何暇筆之書乎?此其繆妄,固不待考而後見也。
意者,為此書之人,必宣政間不得志小人,造為凌辱猥嫚之事而甘心焉。此禽獸之所不忍為,尚忍言之哉。余懼夫好奇之士,不求端本而輕信其言 【 不求端本而輕信其言 「本」稗海本、學津本作「末」。】 ,故書以祛後世之惑云。
○近世名醫
近世江西有善醫號嚴三點者,以三指點間知六脈之受病,世以為奇,以此得名。余按診脈之法,必均調自己之息,而後可以候他人之息。凡四十五動為一息,或過或不及,皆為病脈。故有二敗、三遲、四平、六數、七極、八脫、九死之法。然則察脈固不可以倉卒得之,而況三點指之間哉,此余未敢以為然者也。或謂其別有觀形察色之術,姑假此以神其術,初不在脈也。
紹興間,王繼先號王醫師,馳名一時。繼而得罪,押往福州居住。族叔祖宮教,時赴長沙倅,素識其人,適邂逅旅舍,小酌以慰薦之 【 小酌以慰薦之 「薦」稗海本、學津本作「勞」。】 ,因求察脈。王忽愀然曰:「某受知既久,不敢不告。脈證頗異,所謂脈病人不病者,其應當在十日之內,宜亟反轅,尚可及也。」因泣以別。時宮教康強無疾,疑其為妄,然素信其術,於是即日回轅。僅至家數日而殂,亦可謂異矣。
又嘗聞陳體仁端明云:「紹熙間,有醫邢氏,精藝絕異。時韓平原知閤門事,將出使,俾之診脈,曰:『和平無可言,所可憂者,夫人耳。知閤回軺日,恐未必可相見也。』韓妻本無疾,怪其妄誕不倫,然私憂之。洎出疆甫數月,而其妻果殂。又朱丞相勝非子婦偶小疾,命視之,邢曰:『小疾耳,不藥亦愈。然自是不宜孕,孕必死。』其家以為狂言。後一歲,朱婦得男,其家方有抱孫之喜,未彌月而婦疾作。急遣召之,堅不肯來曰:『去歲已嘗言之,勢無可療之理。』越宿而婦果殂。」余謂古今名醫多矣,未有察夫脈而知妻死,未孕而知產亡者,嗚呼!神矣哉!
○前輩知人
前輩名公鉅人,往往有知人之明。如馬尚書亮之於呂許公、陳恭公,曾諫議致堯之於晏元獻,呂許公之於文潞公,夏英公之於龐穎公,皆自布衣小官時,即許以元宰之貴,蓋不可一二數。初非有袁、李之術,特眼力高,閱人多故爾。史傳所載,以為名談。
近世如史忠獻彌遠、趙忠肅方亦未易及。忠獻當國日,待族黨加嚴。猶子嵩之子申,初官棗陽戶曹,方需遠次,適鄉里有佃客邂逅致死者,官府連逮急甚,欲求援於忠獻,而莫能自通,遂夤緣轉聞,因得一見。留飯終席,不敢發一語。忽問,何不赴棗陽闕?以尚需次對,忠獻曰:「可亟行,當作書與退翁矣。」 【 陳賅時為京西閫】 子申拜謝,因及前事,公曰:「吾已知之,第之官勿慮也。」公平昔嚴毅少言,遂謝而退。少間,公元姬林夫人因招之 【 公元姬林夫人因招之 「招」稗海本、學津本作「扣」。】 ,公曰:「勿輕此子,異日當據我榻也。」其後信然。又趙葵南仲通判廬州日,翟朝宗方守郡,公素不樂之,遂千堂易合入闕 【 遂千堂易合入闕 「千」稗海本作「干」。】 。俟呼召於賓廡候見者數十人,皆謝去,獨召兩都司及趙延入小閤會食。且出兩金盒,貯龍涎、氷腦,俾坐客隨意爇之。次至趙,即舉二合盡投熾炭中,香霧如雲,左右皆失色。公亟索飲送客 【 公亟索飲送客 「飲」稗海本、學津本作「飯」。】 ,命大程官俾趙聽命客次,人皆危之。既而出劄知滁州,填見闕命之任 【 填見闕命之任 「闕」下稗海本有「即」字。】 ,而信公平生功業,實肈於此焉。
又趙忠肅開京西閫日,鄭忠定丞相清之初任夷陵教官,首詣臺參。鄭素癯瘁,若不勝衣,趙一見即異待之。延入中堂,出三子,俾執師弟子禮,跼蹐不自安,旁觀怪之。即日免衙參等禮以行,復命諸子餞之前途,且各出雲萍錄書之而去。他日,忠肅問諸郎曰:「鄭教如何?」長公答曰:「清固清矣,恐寒薄耳。」公笑曰:「非爾所知。寒薄不失為太平宰相 【 寒薄不失為太平宰相 「寒」上稗海本、學津本有「縱」字。】 。」後忠肅疾革,諸子侍側,顧其長薿曰:「汝讀書可喜,然不過監司太守。」次語其仲范曰:「汝須開閫,終無結果。三哥葵甚有福,但不可作宰相耳。」時帳前提舉官趙勝,素與都統制扈再興之子不協 【 素與都統制扈再興之子不協 「興」下稗海本無「之子」二字。】 ,泣而言曰:「萬一相公不諱,趙勝必死於扈再興之手,告相公保全。」時京西施漕 【 上饒人,名未詳】 偶在旁,公笑謂施曰:「趙勝會做殿帥,扈再興安能殺之。」其後所言,無一不驗。
○趙信國辭相
淳祐甲辰,杜清獻範薨,游清獻似拜右揆 【 游清獻似拜右揆 「似」原作「以」,據宋史卷四三理宗紀三、卷四一七游似傳改。】 ,趙葵南仲樞使、陳韡子華參政,皆一時宿望。明年四月,游相以大觀文奉內祠侍讀。既而趙公出督江淮、荊、襄、湖北軍馬,陳公以知院帥長沙,遂再相。鄭忠定清之,王伯大,吴潛,並為僉樞。乙巳,趙公兼江東帥、知建康、留鑰,趙希坖以禮書督府參贊兼江漕 【 趙希坖以禮書督府參贊兼江漕 「坖」稗海本、學津本作「憲」。宋史卷四三理宗紀三淳祐七年夏四月甲辰紀事,有「趙希塈禮部尚書、督視行府參贊軍事」的記載,與本條合,似當以作「趙希塈」為是。】 ,淮帥丘山甫岳仍兼參謀 【 兼江漕淮帥丘山甫岳仍兼參謀 「江」下稗海本有「東」字。】 ,且頒御筆云:「趙葵兼資文武,協輔國家,領使洪樞,視師戒道,權不可不專。申檄處置,貴合時宜,一應軍行調度,並聽便宜施行。所有恩數,眡儀宰路。」公既威名夙著,邊陲晏然。中間屢乞結局,不允。明年,遣隨軍轉運舒澤民滋,入白廟堂,許令帶職入覲。公力辭召命,且云:「更當支吾一冬,來春解嚴,容歸田里。」朝廷許之。
明年,北軍大入,因復留行府,措置戰守焉。中書陸德輿載之轉對疏 【 中書陸德興載之轉對疏 「輿」稗海本作「興」,下同。】 ,以為「去歲泗州大捷,彼方喪膽落魄。今春淮水漲溢,欲來不可。涉冬而春,邊鎮寧謐。近者駭言寇至,張大其說,或云到儀真之境者,止五六十騎耳。」趙公聞之,大不能堪,封章屢上,力辨此謗。且云:「今年北軍之入,係四大頭項:一曰察罕 【 河西人】 ,二曰大納,三曰黑點 【 三曰黑點 「黑」津逮本作「墨」。】 ,四曰別出古 【 並韃】 。號四萬,實三萬餘;馬,人各三匹,約九萬匹。惟恐有勞聖慮,前後具奏,一則曰寬聖慮,二則曰寬憂顧。臣領舟師往來應敵,未嘗有一語張大。今觀陸德輿奏疏,實駭所聞。伏乞委德輿親至維揚,審是虛實。臣當躬率騎士,護送入城,便見真妄。」於是朝廷以載之之言為過,遂為調停,寢其事焉。未幾,工部尚書徐清叟進故事,亦譏其辟屬之濫,趙公愈不自安。
是歲閏二月,鄭忠定拜太師,趙公拜右相,所有督府,日下結局。遂差右司陳夢斗宣赴都堂治事,而陳辭以此貂璫之職不行,遂改差御藥謝昌祖往焉。夕郎趙以夫復有不肯書牘之意 【 夕郎趙以夫復有不肯書牘之意 「夫」津逮本、學津本作「大」。】 ,事雖不行,而公之歸興不可遏矣。屢騰免牘,且引其父忠肅遺言不許入相之說以告,且云:「寧得罪以過嶺,難違訓以入朝。」御筆不允,降宣趣行。時陸載之方居翰苑,以嫌不草詔,遂改命盧壯父武子為之。
時趙公各通從官書,謂元科降簿內,尚餘新楮四百餘萬,銀絹度牒並不支動,且言決不可來之意。當時從官作宰相書,例有先生之稱,至是皆去之。獨趙汝騰茂實尚書答書云:「大丞相高風立懦,力疏辭榮。昔司馬公固遜密府,近崔清獻苦却宰席,書之史冊,並公而三,甚盛休 【 甚盛休 「盛」下原本有夏校注云:「疑有脫字,張本空缺一字。」】 。」而其微意亦可見也。
公歸計既決,遂申朝庭,於三月二十四日散遣將士,取道歸伏田里。所有新除恩命,決不敢祗受。既而與告復召,然公終不來矣。至明年三月,御筆:「趙葵懇辭相位,終始弗渝,使命趣召,亦既屢矣。奏陳確論,殆逾一朞。朕眷倚雖切,不能強其從也。姑畀內祠,以便咨訪。可除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察使兼侍讀。」後以疾丐外祠甚力,遂以特進判長沙,凡五辭,得請奉祠,徑歸溧陽里第焉。蓋一時搢紳,方以文學科名相高 【 方以文學科名相高 「文」稗海本、學津本作「理」。】 ,其視軍旅金穀等,為俗吏粗官。公能知幾勇退,不激不汙,可謂善保功名者矣。
○琴繁聲為鄭衛
往時,余客紫霞翁之門。翁知音妙天下,而琴尤精詣。自製曲數百解,皆平淡清越,灝然太古之遺音也。復考正古曲百餘,而異時官譜諸曲,多黜削無餘,曰:「此皆繁聲,所謂鄭衞之音也。」
余不善此,頗疑其言為太過。後讀東漢書,宋弘薦桓譚,光武令鼓琴,愛其繁聲,弘曰:「薦譚者,望能忠正導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是蓋以繁聲為鄭聲矣。又唐國史補,于頔令客彈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全無琴韻。」則新繁皆非古也 【 則新繁皆非古也 「則新繁」稗海本作「然則繁聲」四字。】 。始知紫霞翁之說為信然。
翁往矣!回思著唐衣,坐紫霞樓,調手製閒素琴 【 第一】 ,作新製瓊林、玉樹二曲,供客以玻瓈瓶洛花 【 供客以玻瓈瓶洛花 「洛」稗海本、學津本作「插」。】 ,飲客以玉缸春酒 【 翁家釀名】 ,笑語竟夕不休,猶昨日事,而人琴俱亡,冢上之木已拱矣,悲哉!
○章氏玉杯
嘉泰間,文莊章公以右史直禁林。時宇文紹節挺臣為司諫,指公為謝深甫子肅丞相之黨,出知溫陵。既而公入為言官,遍歷三院,為中執法。時挺臣以京湖宣撫使知江陵府,入覲,除端明學士,徑躋宥府。而挺臣懷前日之疑,次且不敢拜。文莊識其意,乃抗疏言:「公論出一時之見,豈敢以報私憾,乞趣紹節就職。」未幾,公亦登政地,相得甚驩。
一日,宴聚,公出所藏玉杯侑酒,色如截虹 【 色如截虹 「虹」稗海本、學津本作「肪」。】 ,真于闐產也,坐客皆誇賞之。挺臣忽旁睨微笑曰:「異哉!先肅愍公虛中使金日,嘗於燕山獲玉盤,徑七寸餘,瑩潔無纖瑕,或以為宣和殿故物,平日未嘗示人,今觀此色澤殊近似之。」於是坐客咸願快覩,趣使取之。既至,則玉色製作無毫髮異,真合璧也。蓋元為一物,中分為二耳。衆客驚詫,以為干鎁之合不足多也。公因舉杯以贈挺臣 【 公因舉杯以贈挺臣 「因」上據學津本補「公」字。】 ,而挺臣復欲以盤奉公,相與遜讓者久之,不決。時李璧季章在坐,起曰:「以盤足杯者,於事為順,僉書不得辭也。」公遂謝而藏之,以他物為報。余髫侍二親,常於元毖舅氏膝下聞此事,惜不一見之。其後聞為有力者負之而去,莫知所終。
○二張授襄
襄、樊自咸淳丁卯被圍以來,生兵日增。既築鹿門之後,水陸之防日密。又築白河、虎頭及鬼關於中,以梗出入之道。自是孤城困守者凡四五歲,往往扼關隘不克進,皆束手視為棄物。所幸城中有宿儲可堅忍,然所乏鹽、薪、布帛為急。時張漢英守樊城,募善泅者,置蠟書髻中,藏積草下,浮水而出。謂鹿門既築,勢須自荊、郢進援。既至隘口,守者見積草頗多,鈎致欲為焚爨用,遂為所獲,於是郢、鄧之道復絕矣。
既而荊閫移屯舊郢州,而諸帥重兵皆駐新郢及均州河口以扼要津。又重賞募死士,得三千人,皆襄、郢、西山民兵之驍悍善戰者。求將久之,得民兵部官張順、張貴 【 軍中號張貴為矮張】 ,所謂大張都統、小張都統者,其智勇素為諸軍所服。先於均州上流名中水峪立硬寨,造水哨,輕舟百艘,每艘三十人,鹽一袋,布二百。且令之曰:「此行有死而已,或非本心,亟去,毋敗吾事。」人人感激思奮。是歲五月,漢水方生,於二十二日,稍進團山下,越二日,又進高頭港口結方陣。各船置火鎗、火炮、熾炭、巨斧、勁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紅燈為號。貴先登,順為殿,乘風破浪,徑犯重圍。至磨洪灘以上,敵舟布滿江面,無罅可入。鼓勇乘銳,凡斷鐵絙、攢杙數百 【 攢杙數百 「杙」原作「■〈木戈〉」,據宋史卷四五0張順傳改。】 ,屯兵雖衆,盡皆披靡避其鋒 【 屯兵雖衆盡皆披靡避其鋒 「盡」原作「者」,連上讀。稗海本、學津本無「者」字,說郛本「者」作「盡」,於文義為優,據改。】 。轉戰一日二十餘里,二十五日黎明,乃抵襄城。城中久絕援,聞救至,人人踊躍,氣百倍。及收軍點視,則獨失張順,軍中為之短氣。越數日,有浮尸Y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直抵浮梁,視之,順也。身中四鎗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軍中驚以為神,結冢歛葬,立廟祀之。然自此圍益密,水道連鎖數十里,以大木下撒星樁,雖魚鼈不得度矣。
外勢既蹙,貴乃募壯士至夏節使軍求援。得二人,能伏水中數日不食,使持書以出。至樁若柵,則腰鋸斷之。徑達夏軍,得報而還。許以軍五千駐龍尾洲以助夾擊。刻日既定,貴提所部軍點視登舟,失帳前親隨一人,乃宿來有過遭撻者。貴驚歎曰:「吾事泄矣!然急出,或未及知耳。」乃乘夜鼓譟,衝突斷絙 【 衝突斷絙 「斷」原作「新」,據宋史卷四五0張順傳附張貴傳改。】 ,破圍前進,衆皆辟易。既度險要之地,時夜半天黑,至小新城,敵方覺,遂以兵數萬邀擊之。貴又為無底船百餘艘,中立旗幟,各立軍士於兩舷以誘之,敵皆競躍以入,溺死者萬餘,亦昔人未出之奇也。至鈎林灘,將近龍尾洲,遠望軍船櫛櫛,旗幟紛紜。貴軍皆喜躍,舉流星火以示之。軍船見火 【 軍船見火 「火」原作「人」,據說郛本、小史本、小說本、宋史卷四五0張順傳附張貴傳改。】 ,皆前相迎,逮勢近欲合,則來舟北軍也。蓋夏軍前二日,以風雨驚疑,退屯三十里矣。北軍蓋得逃卒之報,遂據洲上,以逸待勞。至是,既不為備,殺傷殆盡。貴身被數十創,力不支,遂為生得,至死不屈,此是歲十一月十七日夜也。北軍以四降卒輿尸至襄,以示援絕,且諭之降。呂帥文煥盡斬四卒,以貴附葬順冢,為立雙廟,尸而祝之,以比巡、遠。明年正月十三日樊城破,三月十八日,襄陽降,此天意,非人力也。
同時有武功大夫范大順者,與順、貴同入襄。及襄城降,仰天大呼曰:「好漢誰肯降?便死也做忠義鬼。」就所守地分自縊而死。又有右武大夫、馬軍統制牛富,樊城守禦,立功尤多。城降之際,傷重不能步,乃就戰樓,觸柱數四,投身火中而死。
此事親得之襄州、順化老卒,參之衆說,雖有微異,而大意則同。不敢以文害辭沒其實,因直書之,以備異時之傳忠義者云。
●齊東野語卷十九
嘉定寶璽
鬼車鳥
蘭亭詩
著書之難
安南國王
賈氏前兆
明堂不乘輅
賈氏園池
子固類元章
陳用賓夢放翁詩
漢以前驚蟄為正月節
后夫人進御
有喪不舉茶託
清涼居士詞
○嘉定寶璽
賈涉為淮東制閫日,嘗遣都統司計議官趙拱往河北蒙古軍前議事 【 嘗遣都統司計議官趙拱往河北蒙古軍前議事 「趙拱」原作「趙珙」,據宋史卷四0三賈涉傳、卷四七六李全傳上,續資治通鑑卷一六二、文獻通考王禮考十改。】 。久之,拱歸,得其大將撲鹿花所獻「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玉璽一座,并元符三年寶樣一冊,及鎮江府諸軍副都統制翟朝宗所獻寶檢一座,並繳進于朝。詔下禮部太常寺討論受寶典禮,此嘉定十四年七月也。是歲十一月詔曰:「乃者,山東、河北,連城慕義,殊方效順,肅奉玉寶來獻于京。質理溫純,篆刻精古。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寶』,暨厥圖冊,登載燦然,實惟我祖宗之舊。繼獲玉檢,其文亦同,云云。天其申命用休,朕曷敢不承。其以來年元日,受寶于大慶殿 【 受寶于大慶殿 「慶」下原無「殿」字,據稗海本、學津本、文獻通考王禮考十補。】 。」遂命奉安玉寶于天章閣,且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 且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且」稗海本、學津本作「具」。】 。明年正月庚戌朔,御大慶殿受寶,大赦天下。應監司帥守,並許上表進貢稱賀。推恩文武官,各進一秩,大犒諸軍,三學士人並推恩有差。具命禮官裒集受寶本末,藏之祕閣。能文之士如朱中美、錢槱、謝耘等數十人,作為頌詩,以鋪張盛美。四方士子,駢肩累足而至,學舍至無所容。蓋當國者,方粉飾太平,故一時恩賞,實為冒濫。
有士子作書貽葛司成云:「竊惟國學,天子儲養卿相之地。中興以來,冠帶雲集,英俊日盛,可以培植國家無疆之基。自開禧之初,迄更化之後,天下公論,不歸于上之人,多歸于兩學之士。凡政令施行之舛,除拜黜陟之偏,禁庭私謁之過,涉于國家盛衰之計,公論一鳴,兩學雷動。天子虛己以聽之,宰相俯首而信之,天下傾心而是之。由是四方萬里,或聞兩學建議,父告其子,兄告其弟,師告其徒,必得其說,互相歆豔,謂不負所學,豈不重于當世哉。邇來寶璽上進,皇上以先皇舊物,聖子神孫膺此天命之寶,慰答在天之靈,不得不侈烈祖之珍符,為今日之榮觀也。草茅之士,興起于山林寂寞之濱,形容于篇章歌頌之末,其或可念 【 其或可念 「或」稗海本、學津本作「誠」。】 。若兩學之士,榮進素定,固當自信其所學,自勉其所守,安于義命可也。紛紛而來,不恤道路風霜之慘,喁喁相告,昧昧相呼 【 昧昧相呼 「昧昧」,稗海本、小史本、學津本作「咮咮」。】 。僥倖恩賞之蕃庶,冀望非常之盛典。甚至千數百人,饕餮廩粟,枕籍齋舍,廉恥俱喪,了無靦顏。或挺身獻頌,或走謁朝貴,小小利害,其趨若市。公論將何以賴,天下將何以望哉?傳之三輔,豈不貽笑于識字之程大卿乎?傳之遠方,豈不貽笑于任子之胡尚書兄弟乎?傳之邊陲,豈不貽笑于異類之趙珙乎?傳之地下,豈不貽笑于舊尹之趙尚書乎?三十年忠讜之論,一日埽地,三十年流傳之藳,一焚可盡矣。假使聖朝頒曠蕩之恩,一視天下之士,通行免舉,諉有可說。苟惟兩學之士,獨霑免舉之渥,則非特柄國者,欲鉗天下公論之口,而三學之士,適自鉗其口耳,豈不惜哉!恭惟大司成天下英俊之師表,願以公論所在,誨之以安義命而知進退,勉之以崇名節而黜浮競。爵祿,天下之公器也,豈頑鈍亡恥者可擢也 【 豈頑鈍亡恥者可擢也 「擢」稗海本、學津本作「攫」。】 。傳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器識卑下,則它日立朝,必無可觀者矣。捨其所重,就其所輕,瘖其所長,鳴其所短,三尺之童,亦羞為之。昔陳東以直言而死,今李誠之以守城而死,二公皆學校之士也,足以為萬世之名節。以今日一免解之輕,遽失吾萬世公論之重,必無有如陳之直言、李之忠節者矣。元氣能有幾邪?願大司成續而壽之。」
既而宗室猶以推賞太輕,至揭榜朝天門云:「寶璽,國之重器也,興衰繫焉;同姓,國之至親也,休戚生焉 【 休戚生焉 「生」稗海本、學津本作「先」。】 。靖康之際,國步多難。我祖我父,一心王室,不死于兵,則死于虜,不死于虜,則死于盜賊;若子若孫 【 若子若孫 「孫」上「若」字原作「或」,據稗海本、津逮本、學津本改。按「若子若孫」與上文「我祖我父」句相對成文。】 ,呼天號地,此恨難磨。苟存呼息于東南 【 苟存呼息于東南 「呼」稗海本、津逮本、學津本作「喘」。】 ,期雪我祖我父萬古之痛而後已。仰惟今日,故疆復矣,寶鎮歸矣,此正釃酒弔魂、慰生勞死之秋,其為踊躍,曷啻三百。聖恩汪濊,周遍寰宇。監司郡守,奉表推恩,文武兩學,通籍免舉 【 通籍免舉 「舉」稗海本、學津本作「解」。】 ,侍班選人,特與趲放。不惟文武百僚轉官,而未銓任子,亦與轉官;不惟特科無及者出官,而三十年特科五等人亦出官。加恩異姓,悉踰覃霈。即彼驗此,凡同姓一請者,便可援以補官,再請者,亦可援以廷對。今散恩誕布宗子,已請者各免本等解一次,四舉者補下州文學,五舉者補迪功郎。由是而觀,不惟親疏無別,而異姓反優于同姓,天子之子孫,反不若公卿大夫之子孫。痛念昔者,是璽之亡,宗室與之俱亡,而異姓自若也。今日是璽之得,推恩異姓,種種優渥,而同姓則反薄其恩。憂則與之同憂,喜則不與之同喜,人情豈如是乎?況比年科甲,已非若祖宗之優,今日恩霈,又非若祖宗之厚。凡我國家,有一毫恩及同姓者,日以朘削,王家枝葉,翦伐弗■〈血阝〉,是皆權要之私憾耳。投鼠忌器,何忍于斯,興言及此,涕淚交垂,識者旁觀,寧不感動。中興以來,推恩同姓,止有一舉兩舉之分,初無四舉五舉之別,止有將仕免省之異,初無文學迪功之名。累朝是守,按為典章。經今百年,未嘗輙變 【 未嘗輙變 「嘗」稗海本、學津本作「敢」。】 。今來五舉與迪功郎,四舉與文學,其視免省,何啻倍蓰。而省試僅以六十五名為額,來歲以免解到省者,其數甚多。是雖當免舉,實殿舉也,殆與其他免解受實惠者,萬萬不侔。我輩當念祖父淪亡之痛,協心戮力,仰扣廟堂,體念同姓,舉行舊典。勿以事已定而沮其志,勿以天聽高而泯其說。使我輩得以慰祖父九地之靈,而子孫得蒙國家無窮之福,宗英其念之。」是時不轉官賞者,朝中士惟陳貴謙、陳宓。在學不願推恩者,茅彙征一人而已。
按「恭膺天命之寶」,真宗初即位所製,其後每朝效之,易世則藏去。靖康之變,金人取玉寶十有四以去,此寶居其二焉。其一則哲宗元符三年所製,其一則欽宗靖康元年所製也。及金人內亂南遷,寶玉多為蒙古所取。當時識者,謂此物不宜鋪張。是以參政鄭昭先有可弔不可賀之論。時學士院權直盧祖臯草詔,乃徑用元符故事,殊不知哲宗以元符元年進寶,至三年崩,識者憂之。今以嘉定十五年受寶,至十七年閏八月而寧宗崩。事有適相符者,敢併紀于此云。
○鬼車鳥
鬼車,俗稱九頭鳥。陸長源辨疑志又名渠逸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為災咎。故聞之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風雨之夕,往往聞之。六一翁有詩,曲盡其悲哀之聲,然鮮有覩其形者。
淳熙間,李壽翁守長沙日,嘗募人捕得之。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脛各生兩翅 【 每脛各生兩翅 「脛」稗海本、學津本作「脰」。】 ,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
景定間,周漢國公主下降,賜第嘉會門之左,飛樓複道,近接禁籞。貴主嘗得疾,一日,正晝,忽有九頭鳥踞主第擣衣石上,其狀大抵類野鳧而大如箕。哀鳴啾啾,略不見憚,命弓射之,不中而去。是夕主薨,信乎其為不祥也,此余親聞之副騑云。
○蘭亭詩
永和蘭亭禊飲集者四十二人,人各賦詩,自右軍而下十一人,各成兩篇,郄曇、王豐而下十五人,各成一篇,然亦不過四言兩韻,或五言兩韻耳。詩不成而罰觥者十有六人,然其間如王獻之輩,皆一世知名之士,豈終日不能措一辭者。黃徹謂古人持重自惜,不輕率爾,恐貽久遠之譏,故不如不賦之為愈耳。
余則以為不然,蓋古人意趣真率,是日適無興不作,非若後世喋喋然,強聒於杯酒間以為能也。史載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優劣,安曰:「小者佳。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云。」今王氏父子羣從咸集,而獻之詩獨不成,豈不平日靜退之故邪。
○著書之難
著書之難尚矣。近世諸公,多作考異、證誤、糾繆等書,以雌黃前輩,該贍可喜,而亦互有得失,亦安知無議其後者。程文簡著演繁露,初成,高文虎炳如嘗假觀,稱其博贍。虎子似孫續古,時年尚少,因竊窺之。越日,程索回元書,續古因出一帙曰繁露詰,其間多文簡所未載,而辨證尤詳。文簡雖盛賞之,而心實不能堪。或議其該洽有餘,而輕薄亦太過也。
雖溫公著通鑑,亦不能免此。若漢景帝四年內,日食皆誤書於秋夏之交,甚至重復書楊彪賜之子於一年之間。至朱文公修綱目,亦承其誤而不自覺,而綱目之誤尤甚。唐肅宗朝,直脫二年之事。又自武德八年以後,至天祐之季,甲子並差。蓋紀載編摩,條目浩博,勢所必至,無足怪者。
劉羲仲 【 劉羲仲 「羲」原作「義」,據稗海本、宋史卷四四四劉恕傳改,下同。】 ,道原之子也。道原以史學自名,羲仲世其家學,摘歐公五代史之訛說,為糾謬一書,以示坡公,公曰:「往歲,歐公著此書初成,荊公謂余曰:『歐公修五代史而不修三國志,非也,子盍為之乎?』余因辭不敢當。夫為史者,網羅數千百載之事,以成一書,其間豈無小得失邪?余所以不敢當荊公之託者,正畏如公之徒,掇拾於先後耳。」
揮塵錄云:「蜀人吴縝初登第,請於文忠,願預官屬,公不許,因作糾誤。」豈別一書邪?
○安南國王
安南國王陳日煚者 【 安南國王陳日煚者 「煚」原作「照」,據宋史卷四二理宗紀二、卷四八八交阯傳改。交阯傳紀事與本刊合。】 ,本福州長樂邑人,姓名為謝升卿。少有大志,不屑為舉子業。間為歌詩,有云:「池魚便作鵾鵬化,燕雀安知鴻鵠心。」類多不羈語。好與博徒豪俠游,屢竊其家所有,以資妄用,遂失愛於父。其叔乃特異之,每加回護。會兄家有姻集,羅列器皿頗盛,至夜,悉席卷而去,往依族人之仕於湘者 【 往依族人之仕於湘者 「湘」稗海本、學津本作「湖」。】 。至半途,呼渡,舟子所須未滿,毆之,中其要害。舟遽離岸,謝立津頭以俟。聞人言,舟子殂,因變姓名逃去。至衡,為人所捕。適主者亦閩人,遂陰縱之。至永州,久而無聊,授受生徒自給。
永守林■〈巴上土下〉,亦同里,頗善里人 【 頗善里人 「里人」稗海本、學津本作「遇之」。】 。居無何,有邕州永平寨巡檢過永 【 有邕州永平寨巡檢過永 「平」原作「年」,據稗海本、學津本、宋史卷九十地理志六廣南西路、邕州條改。】 ,一見奇之,遂挾以南。寨居邕、宜間,與交趾鄰近。境有棄地數百里,每博易,則其國貴人皆出為市。國相乃王之婿,有女亦從而來,見謝美少年,悅之,因請以歸。令試舉人,謝居首選,因納為壻。其王無子,以國事授相。相又昬老,遂以屬壻,以此得國焉。自後,屢遣人至閩訪其家,家以為事不可料,不與之通,竟以歲久難以訪問返命焉。其事得之陳合惟善僉樞云。
○賈氏前兆
賈師憲柄國日,嘗夢金紫人相迎逢,旁一客謂之曰:「此人姓鄭,是能制公之死命。」時大璫鄭師望方用事,意疑其人,且姓與夢合,於是竟以他故擯逐之。及魯港失律,遠謫南荒,就紹興差官押送,則本州推官沈士圭 【 則本州推官沈士圭 「圭」稗海本、學津本作「珪」,下同。】 ,攝山陰尉鄭虎臣也。鄭,武弁,嘗為賈所惡,適有是役,遂甘心焉。
賈臨行,置酒招二人,歷言前夢,且祈哀徼芘云:「向在維揚日,襄、鄧間有人善相。一日來,值其跣臥,因歎惜再三。私謂客曰:『相公貴極人臣,而足心肉陷,是名候形 【 是名候形 「候」稗海本、學津本作「猴」。】 ,恐異時不免有萬里行耳。』是知今日竄逐之事,雖滿盈招咎,蓋亦有數存焉。」及抵清漳之次日,泣謂押行官曰:「某夜來夢大不祥,纔離此地,必死無疑,幸保全之。」遂連三日,逗遛不行,而官吏追促之。離城五里許,小泊木綿菴,竟以疾殂,或謂虎臣有力焉。
先是,林僉樞存孺父為賈所擯,謫之南州,道死於漳。漳有富民,蓄油杉甚佳。林氏子弟欲求,而價窮不可得,因撫其木曰:「收取,收取,待留與賈丞相自用。」蓋一時憤恨之語耳。至是,郡守與之經營,竟得此物以歛,可謂異矣。死生禍福,皆有定數,不可幸免也如此,事親聞之沈士圭云。
○明堂不乘輅
度宗咸淳壬子歲,有事於明堂。先一夕,上宿太廟。至晚,將登輅,雨忽驟至。大禮使賈似道欲少俟,而攝行宮使帶御器械胡顯祖,請用開禧之例,却輅乘輦,上性躁急,遽從之。閤民吏曹垓,竟引攝禮部侍郎陳伯大、張志立奏中嚴外辦,請上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逍遙輦入和寧門。似道以為既令百官常服從駕,而上乃盛服,不可。顯祖謂泥路水深,決難乘輅。既而雨霽,則上已乘輦而歸矣。既肆赦,似道即上疏出關,再疏言:「嘉定間,三日皆雨,亦復登輅。用嘉定例尚放淳熙,用開禧之例,則是韓侂冑之所為。深恐萬世之下,以臣與侂冑等。」於是必欲求去,而伯大、志立亦待罪,顯祖竟從追削,送饒州居住,曹垓黥斷,其子大中為閤職,亦降謫江陰。顯祖本太常寺禮直官,以女為美人,故驟遷至此云。未幾,有旨,美人胡氏,追毀內命婦告,送妙淨寺削髮為尼。然踐芻忌器,或以為過。似道凡七疏辭位,竟出居湖曲賜第,用呂公著、喬行簡典故焉。
按淳熙乙亥,明堂致齋太廟,而大雨終日。夜,有旨:「來早更不乘輅,止用逍遙子詣文德殿致齋。應儀仗排立並放免。從駕官常服以從。」大禮使趙雄密令勿放散,上聞之曰:「若不霽,何施面目。」雄語人曰:「不過罪罷出北關耳。」黃昏後雨止,中夜,內侍思恭傳旨御史臺、閤門、太常寺,仍舊乘輅,應有合行排辦事件,疾速施行。十五日拂明雨止,乘輅而歸。蓋自有典故,清切如此。而顯祖不知出此,乃妄援開禧韓侂冑當國時故事,故時相怒之尤甚也。
○賈氏園池
景定三年正月,詔以魏國公賈似道有再造功,命有司建第宅家廟,賈固辭,遂以集芳園及緡錢百萬賜之。園故思陵舊物,古木壽藤,多南渡以前所植者。積翠回抱,仰不見日,架廊疊磴,幽■〈耳少〉逶迤,極其營度之巧。猶以為未也,則隧地通道,抗以石梁。旁透湖濱,架百餘楹。飛樓層臺,涼亭燠館,華邃精妙。前揖孤山,後據葛嶺,兩橋映帶,一水橫穿,各隨地勢以構築焉。堂榭有名者曰蟠翠 【 古松】 、雪香 【 古梅】 、翠岩 【 奇石】 、倚繡 【 雜花】 、挹露 【 海棠 【 蟠翠 【 古松】 雪香 【 古梅】 翠岩 【 奇石】 倚繡 【 雜花】 挹露 【 海棠】 「古松」、「古梅」、「奇石」、「雜花」、「海棠」小史本、小說本作「正文」。】 】 、玉蘂 【 瓊花荼■〈艹縻〉】 、清勝 【 假山】 ,已上集芳舊物。高宗御扁「西湖一曲」 【 已上集芳舊物高宗御扁西湖一曲 「已上集芳舊物,高宗御扁」十字,稗海本、小史本、小說本作注文。】 、「奇勳」。理宗御書「秋壑」 【 理宗御書秋壑 「理宗御書」四字,稗海本作注文。】 、「遂初容堂」 【 遂初容堂 「容」津逮本作「客」。】 。度宗御書「初陽精舍」 【 度宗御書初陽精舍 「度宗御書」四字,稗海本、小史本、小說本作注文。】 、「熙然臺」、「砌臺」。山之椒曰「無邊風月」、「見天地心」。水之濱曰:「琳琅步」、「歸舟」、「早船」。通名之曰後樂園。四世家廟,則居第之左焉。廟有記,一時名士擬作者數十,獨取平舟楊公棟者刊之石。又以為未足,則於第之左數百步瞰湖作別墅,曰光祿閤 【 光祿閤 「祿」稗海本、學津本作「漾」。】 、春雨觀、養樂堂、嘉生堂。千頭木奴,生意瀟然,生物之府,通名之曰養樂園。其旁則廖羣玉之香月鄰在焉。又於西陵之外,樹竹千挺,架樓臨之,曰秋水觀、第一春、梅思 【 梅思 「思」稗海本、學津本作「塢」。】 、剡船亭,則通謂之水竹院落焉 【 則通謂之水竹院落焉 「則」津逮本、學津本作「側」,連上讀。】 。後復葺南山水樂洞,賜園有聲在堂、介堂、愛此、留照、獨喜、玉淵、漱石、宜晚,上下四方之宇諸亭,據勝專奇,殆無遺策矣。
其後,志之郡乘,從而為之辭曰:「園囿一也,有藏歌貯舞,流連光景者;有曠志怡神,蜉蝣塵外者;有澄想遐觀,運量宇宙,而游特其寄焉者 【 而游特其寄焉者 「寄」說郛本、小史本、小說本作「奇」。】 。嘻!使園囿常興而無廢,天下常治而無亂,非後天下之樂而樂者其誰能?」嗚呼!當時為此語者,亦安知俯仰之間,遽有荒田野草之悲哉!昔陸務觀作南園記於中原極盛之時,當時勉之以仰畏退休 【 當時勉之以仰畏退休 「當時」稗海本作「尚能」。「仰」稗海本、學津本作「抑」。】 。今賈氏當國十有六年,諛之者,惟恐不極其至,況敢幾微及此意乎?近世以詩弔之者甚衆,吴人湯益一詩,頗為人所稱云:「檀板歌殘陌上花,過牆荊棘刺檐牙。指揮已失鐵如意,賜予寧存玉辟邪 【 賜予寧存玉辟邪 本句下稗海本有注文「李輔國」三字。】 。敗屋春歸無主燕,廢池雨產在官蛙。木綿菴外尤愁絕,月黑夜深聞鬼車。」李彭老一絕云:「瑤房錦榭曲相通,能幾番春事已空。惆悵舊時吹笛處,隔窗風雨剝青紅。」
○子固類元章
諸王孫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居嘉禾之廣陳。脩雅博識,善筆札,工詩文 【 工詩文 本句稗海本作「工畫」。】 ,酷嗜法書。多藏三代以來金石名蹟,遇其會意時,雖傾囊易之不靳也。又善作梅竹,往往得逃禪、石室之妙,於山水為尤奇 【 於山水為尤奇 「山水」稗海本作「水僊」。按周密癸辛雜識前集云:「諸王孫趙孟堅字子固,善墨戲,於水仙尤得意。」據此,當以作水仙為是。】 ,時人珍之。襟度瀟爽,有六朝諸賢風氣,時比之米南宮,而子固亦自以為不歉也。東西薄遊,必挾所有以自隨。一舟橫陳,僅留一席為偃息之地,隨意左右取之,撫摩吟諷,至忘寢食。所至,識不識望之,而知為米家書畫船也。
庚申歲,客輦下,會菖蒲節,余偕一時好事者邀子固,各携所藏,買舟湖上,相與評賞。飲酣,子固脫帽,以酒晞髮,箕踞歌離騷,旁若無人。薄暮,入西泠,掠孤山,艤櫂茂樹間。指林麓最幽處瞪目絕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筆也。」鄰舟數十,皆驚駭絕歎,以為真謫仙人。
異時,蕭千岩之姪滾,得白石舊藏五字不損本禊敍,後歸之俞壽翁家。子固復從壽翁善價得之,喜甚,乘舟夜汎而歸。至霅之昇山 【 至霅之昇山 「昇」稗海本作「弁」,學津本作「卞」。】 ,風作舟覆,幸值支港,行李衣衾,皆渰溺無餘。子固方被濕衣立淺水中,手持禊帖示人曰:「蘭亭在此,餘不足介意也。」因題八言於卷首云:「性命可輕,至寶是保。」蓋其酷嗜雅尚,出於天性如此。後終於提轄左帑,身後有嚴陵之命。其帖後歸之悅生堂,今復出人間矣。噫!近世求好事博雅如子固者,豈可得哉!
○陳用賓夢放翁詩
陳觀國字用賓,永嘉勝士也。丙戌之夏,寓越,夢訪余於杭。壁間有古畫數幅,嚴壑聳峭,竹樹茂密,瀑飛絕巘,匯為大池。池中菡萏方盛開,一翁曳杖坐巨石上,仰瞻飛鶴翔舞。烟雲空濛中,髣髴有字數行,體雜章草。其詞曰:「水聲兮激激,雲容兮茸茸,千松拱綠,萬荷奏紅 【 萬荷奏紅 「奏」稗海本、學津本作「湊」。】 。爰宅茲巖,以逸放翁。屹萬仞與世隔,峻一極而天通。予乃控野鶴,追冥鴻,往來乎蓬萊之宮。披海氛而一笑,以觀九州之同。」旁一人指云:「此放翁詩也。」用賓驚悟,亟書以見寄。詩語清古,非思想之所及,異哉!
○漢以前驚蟄為正月節
余嘗讀班史歷,至周三月二日庚申驚蟄,而有疑焉。蓋周建子為歲首,則三月為寅,今之正月也。雖今歷法亦有因置閏而驚蟄在寅之時,然多在既望之後,不應在月初而言二日庚申也。及考月令章句,孟春以立春為節,驚蟄為中。又自危十度至壁八度,謂之豕韋之次,立春、驚蟄居之,衛之分野。自壁八度至胃一度,謂之降婁之次,雨水、春分居之,魯之分野。然後知漢以前,皆以立春為正月節,驚蟄為中,雨水為二月節,春分為中也。至後漢,始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為序。爾雅,師古於驚蟄註云:「今日雨水,於夏為正月,周為三月。」於雨水註云:「今日驚蟄,夏為二月,周為四月。」蓋可見矣。史記曆書,亦為孟春冰泮啟蟄。左傳桓公五年,啟蟄而郊。杜氏註以為夏正建寅之月。疏引夏小正曰,正月啟蟄。故漢初啟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及太初以後,更改氣名,以雨水為正月中,驚蟄為二月節,以至於今。由是觀之,自三代以至漢初,皆以驚蟄為正月中矣。又漢以前,穀雨為三月節,清明為三月中,亦與今不同。並見前志。
○后夫人進御
梁國子博士清河崔靈恩撰三禮義宗,其說博覈。其中有后、夫人進御之說甚詳,謾摭於此,以助多聞云。
凡夫人進御之義,從后而下十五日徧。其法自下而上,象月初生,漸進至盛,法陰道也。然亦不必以月生日為始,但法象其義所知。其如此者,凡婦人陰道,晦明是其所忌。故古之君人者,不以月晦及望御於內。晦者陰滅,望者爭明,故人君尤慎之。春秋傳曰:「晦陰惑疾,明滛心疾,以辟六氣。」故不從月之始,但放月之生耳。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后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后御,十六日則后復御,而下亦放月以下漸就於微也。諸侯之御,則五日一徧。亦從下始,漸至於盛,亦放月之義。其御則從姪娣而迭為之御,凡姪娣六人當三夕,二媵當一夕,凡四夕。夫人專一夕為五夕,故五日而徧,至六日則還從夫人,如后之法。孤卿大夫有妾者,二妾共一夕,內子專一夕。士有妾者,但不得專夕而已,妻則專夕。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后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云:「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卿、大夫、士妻妾進御之法,亦如此也。
○有喪不舉茶託
凡居喪者,舉茶不用託,雖曰俗禮,然莫曉其義。或謂昔人託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要必有所據。宋景文雜記云:「夏侍中薨於京師,子安期他日至館中,同舍謁見,舉茶託如平日,衆頗訝之。」又平園思陵記,載阜陵居高宗喪,宣坐、賜茶,亦不用託。始知此事流傳已久矣。
○清涼居士詞
韓忠武王以元樞就第 【 韓忠武王以元樞就第 「韓忠武王」下,稗海本有注文「世忠」二字。】 ,絕口不言兵,自號清涼居士。時乘小騾,放浪西湖泉石間。一日,至香林園,蘇仲虎尚書方宴客,王徑造之,賓主歡甚,盡醉而歸。明日,王餉以羊羔,且手書二詞以遺之。
臨江仙云:「冬日青山瀟灑靜,春來山暖花濃,少年衰老與花同。世間名利客,富貴與貧窮。 榮華不是長生藥,清閑不是死門風,勸君識取主人公。單方只一味 【 單方只一味 「單」下稗海本原注:「一作丹」。學津本「單」作「丹」。】 ,盡在不言中。」
南鄉子云:「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閒。自古英雄都是夢,為官,寶玉妻兒宿業纏。年事已衰殘,髩髮蒼蒼骨髓乾 【 髩髮蒼蒼骨髓乾 「髮」津逮本、學津本作「鬚」。】 。不道山林多好處,貪歡,只恐癡迷悮了賢。」
王生長兵間,初不能書 【 初不能書 本句津逮本作「未能知書」。】 。晚歲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詞。詩詞皆有見趣,信乎非常之才也。
●齊東野語卷二十
岳武穆御軍
莫氏別室子
耆英諸會
紇石烈子仁詞
讀書聲
劉長卿詞
慶元開慶六士
文臣帶左右
馬梁家姬
山獺治箭毒
月忌
張功甫豪侈
台妓嚴蘂
閒字義
舟人稱謂有據
張仲孚
隱語
趙涯
書種文種
溫公重望
陳孝女
○岳武穆御軍
岳鵬舉征羣盜,過廬陵,託宿廛市。質明,為主人汛埽門宇,洗滌盆盎而去。郡守供帳,餞別于郊。師行將絕,謁未得通。問大將軍何在,殿者曰:「已雜偏裨去矣。」其嚴肅如此,真可謂中興諸將第一。周洪道為追復制詞有云:「事上以忠,至不嫌於辰告;行師有律,幾不犯於秋毫。」蓋實錄也。辰告者,謂岳嘗上疏請建儲云。
○莫氏別室子
吴興富翁莫氏者,暮年忽有婢作娠。翁懼其嫗妬,且以年邁慙其子婦若孫,亟遣嫁之。已而得男,翁時嵗給錢米繒絮不絕。其夫以鬻粉羹為業,子稍長,詅羹于市。且十餘歲。莫翁告殂,里巷羣不逞遂指為奇貨,悉造婢家唁之。婢方哭,則謂之曰:「汝富貴至矣,何以哭為?」問其說,乃曰:「汝之子,莫氏也。其家田園屋業,汝子皆有分,盍歸取之,不聽,則訟之可也。」其夫婦皆曰:「吾固知之,奈貧無資何?」曰:「我輩當貸汝。」即為作數百千文約,且曰:「我為汝經營,事濟則歸我。」然實無一錢,止為作衰服被其子,使往,且戒曰:「汝至靈幃,則大慟且拜,拜訖可亟出。人問汝,謹勿應,我輩當伺汝于屋左某家,即當告官可也。」其子謹受教。
既入其家,哭且拜,一家駭然辟易。嫗罵,欲毆逐之。莫氏長子亟前曰:「不可,是將破吾家。」遂抱持之曰:「汝非花樓橋賣羹之子乎?」曰:「然。」遂引拜其母曰:「此,母也,吾乃汝長兄也,汝當拜。」又遍指其家人云:「此為汝長嫂,此為次兄若嫂,汝皆當拜。」又指云:「此為汝長姪,此為次姪,汝當受拜。」既畢,告去,曰:「汝,吾弟,當在此撫喪,安得去。」即命櫛濯,盡去故衣,便與諸兄弟同寢處。已,又呼其所生,喻之以月廩嵗衣如翁在日,且戒以非時毋輙至,亦欣然而退。
羣小方聚委巷茶肆俟之,久不至。既而物色之,乃知已納,相視大沮,計略不得施。他日,投牒持券,訴其子負貸錢。郡逮莫嫗及其子問之,遂備陳首尾。太守唐少劉掾歎服曰 【 太守唐少劉掾歎服曰 「劉掾」稗海本、學津本作「尉彖」,學津本「彖」字旁寫。按本句太守之姓名稱謂似有誤,存疑。】 :「其子可謂有高識矣。」於是盡以羣小具獄,杖脊編置焉。 【 詅,力丁切,衒聲也。】
○耆英諸會
前輩耆年碩德,閒居里舍 【 閒居里舍 「舍」稗海本、學津本作「社」。】 ,放從詩酒之樂 【 放從詩酒之樂 「放」稗海本、學津本作「游」。】 ,風流雅韻,一時歆羡。後世想慕,繪而為圖,傳之好事,蓋不可一二數也。今姑據其表表者于此 【 今姑據其表表者於此 「據」稗海本、學津本作「摭」。】 ,致景行仰止之意云。
唐香山九老,則集于洛陽,樂天序之。胡杲、 【 懷州司馬,年八十九。】 吉旼、 【 衛尉卿致仕,八十六。】 劉真、 【 滋州刺史,八十二。】 鄭據、 【 龍武長史,八十四 【 鄭據 【 龍武長史八十四】 「武」下稗海本有「軍」字。】 。】 盧真、 【 侍御史內供奉,八十二。】 張渾、 【 永州刺史,八十七。】 白居易, 【 刑部尚書致仕,七十四。】 所謂七人五百八十四者是也。又續會者二人,李元爽、 【 洛中遺老一百三十六嵗 【 李元爽 【 洛中遺老一百三十六歲】 津逮本「一百」作「九」。疑津逮本「九」下衍「三」字,作「九十六」似較切實際。】 。】 僧如滿 【 九十五。】 或又云,狄兼謨、 【 祕書監。】 盧貞, 【 河南尹】 二人 【 狄兼謨 【 祕書監】 盧貞 【 河南尹】 二人 「貞」津逮本作「真」。】 。以年未七十,雖與會而不及列云。
宋至道九老,則集於京師。張好問、 【 太子中允,八十五。】 李運、 【 太常少卿,八十。】 宋祺、 【 丞相,七十九。】 武允成、 【 廬州節度副使,七十九 【 武允成 【 廬州節度副使七十九】 「允」原作「永」,據學津本、宋史卷二六五李昉傳改。】 。】 吴僧贊寧、 【 七十八。】 魏丕、 【 郢州刺史,七十六 【 魏丕 【 郢州刺史七十六】 「丕」原作「石」,據宋史卷二六五李昉傳改。】 。】 楊徽之、 【 諫議大夫,七十五。】 朱昂、 【 水部郎中,七十一 【 朱昂 【 水部郎中七十一】 「一」原作「七」,據稗海本、學津本、宋史卷二六五李昉傳改。】 。】 李昉, 【 故相七十。】 然此集竟不成。
至和五老則杜衍、 【 丞相,祁國公,八十。】 王渙、 【 禮部侍郎,九十。】 畢世長、 【 司農卿,九十四。】 朱貫、 【 兵部郎中,八十八。】 馮平。 【 駕部郎中,八十八。】 時錢明逸留鑰睢陽,為之圖象而序之。
元豐洛陽耆英會凡十有二人。富弼、 【 丞相,韓國公,七十九。】 文彥博、 【 丞相,潞國公,七十七。】 席汝言、 【 司封郎中,七十七。】 王尚恭、 【 朝議大夫,七十六。】 趙丙、 【 太常少卿,七十五。】 劉凡、 【 祕書監,七十五 【 劉凡 【 秘書監七十五】 「凡」原誤「几」,據司馬光文集卷六五洛陽耆英會序(以下簡稱耆英會序)改。】 。】 馮行己、 【 衛州防禦使,七十五。】 楚建中、 【 天章待制,七十三 【 楚建中 【 天章待制七十三】 「七十三」原作「七十」,據學津本、耆英會序補「三」字。】 。】 王謹言、 【 司農少卿,七十二 【 王謹言 【 司農少卿七十二】 「農」下原無「少」字,據稗海本、學津本、耆英會序補。又「二」原作「三」,據稗海本、學津本、耆英會序改。】 。】 王拱辰、 【 檢校太尉,判大名府,以家居洛,願寓名會中,七十一。】 張問、 【 大中大夫,龍圖直閣,七十 【 張問 【 大中大夫龍圖直閣七十】 各本同。按耆英會序及宋史卷三三一張問傳,皆未言及問作龍圖直閣。又耆英會序無王拱辰有張燾,燾係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提舉崇福宮,年七十。】 。】 司馬光、 【 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六十四 【 司馬光 【 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六十四】 「翰林」下原無「侍讀」二字,據稗海本、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耆英會序補。】 。】 用唐狄兼謨故事預焉 【 用唐狄兼謨故事預焉 「故事」下據稗海本補「預焉」二字。又本句稗海本作注文。】 ,溫公序之,圖形妙覺僧舍,其後又改為真率會云。
吴興六老之會,則慶曆六年集於南園。郎簡、 【 工部侍郎,七十七 【 郎簡 【 工部侍郎七十七】 「七十七」稗海本作「七十九」。按本書卷十五張氏十咏圖條亦述及吴興六老集於南園之事,其中郎簡年齡作「七十九」。】 。】 范銳、 【 司封員外,六十六 【 范銳 【 司封員外六十六】 按張氏十咏圖條,「范銳」作「范說」,「司封員外」作「司封員外郎」,「六十六」作「八十六」。】 。】 張維、 【 衛尉寺丞,九十七,都管張先之父 【 張維 【 衛尉寺丞九十七都管張先之父】 「七」稗海本、張氏十咏圖條作「一」。】 。】 劉餘慶、 【 殿中丞,九十二,述之仲父。】 周守中、 【 大理寺丞,九十,頌之父 【 周守中 【 大理寺丞九十頌之父】 「九十」張氏十咏圖條作「九十五」。】 。】 吴琰。 【 大理寺丞,七十二,知幾之父。】 時太守馬尋主之,胡安定教授湖學,為之序焉。
吴中則元豐有十老之集,為盧革、 【 大中大夫,八十二。】 黃挺、 【 奉議郎,八十二。】 程師孟、 【 正議大夫,集賢修撰,七十七。】 鄭方平、 【 朝散大夫,七十二。】 閭丘孝終、 【 朝議大夫,七十三。】 章岵、 【 蘇州太守,七十三。】 徐九思、 【 朝請大夫,七十三。】 徐師閔、 【 朝議大夫,七十三 【 徐師閔 【 朝議大夫七十三】 「三」稗海本作「二」。】 。】 崇大年、 【 承議郎,七十一。】 張詵。 【 龍圖直學,七十。】 米芾元章為之序焉。
○紇石烈子仁詞
開禧用兵,金人元帥紇石烈子仁領兵據濠梁,大書一詞於濠之倅廳壁間。詞名上平南,即上西平之調,云:「蠆鋒搖,螳臂振,舊盟寒。恃洞庭彭蠡狂瀾。天兵小試,百蹄一飲楚江乾 【 百蹄一飲楚江乾 「百」稗海本、津逮本作「萬」。】 。捷書飛上九重天,春滿長安。 舜山川,周禮樂,唐日月,漢衣冠。洗五州妖氣關山。已平全蜀,風行何用一泥丸。有人傳喜日邊,都護先還。」
子仁蓋女真之能文者,故敢肆言無憚如此。
○讀書聲
昔有以詩投東坡者,朗誦之而請曰:「此詩有分數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詩,七分讀耳。」此雖一時戲語,然涪翁所謂「南窗讀書吾伊聲」,蓋善讀書者,其聲正自可聽耳。
王沔字楚望,端拱初,參大政。上每試舉人,多令沔讀試卷。沔素善讀,縱文格下者,能抑揚高下,迎其辭而讀之,聽者忘厭。凡經讀者,每在高選。舉子凡納卷者,必祝之曰:「得王楚望讀之,幸也。」若然,則善於讀者,不為無助焉。
○劉長卿詞
劉震孫長卿號朔齋。知宛陵日,吴毅夫潛丞相方閒居,劉日陪午橋之游,奉之亦甚至。嘗携具開宴,自撰樂語一聯云:「入則孔明,出則元亮,副平生自許之心;兄為東坡,弟為欒城,無晚嵗相違之恨。」毅夫大為擊節。
劉後以召還,吴餞之郊外,劉賦摸魚兒一詞為別,末云:「怕綠野堂邊,劉郎去後,誰伴老裴度。」毅夫為之揮淚。繼遣一价,追和此詞,併以小匳侑之,送數十里外。啟之,精金百星也。前輩憐才賞音如此,近世所無。
○慶元開慶六士 【 慶元開慶六士 「開慶」原作「開元」,各本同。按宋代無開元年號,丁大全用事,正值宋理宗寶祐、開慶年間。據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傳;「太學生陳宗、劉黼、黃鏞、曾唯、陳宜中、林則祖等六人,伏闕上書訟大全,臺臣翁應弼、吴衍為大全鷹犬,鈐制學校,貶逐宗等。……開慶元年九月(丁)罷相。」事與此合,原作開元,顯係錯譌,據宋史改正。本條後文同,不另出校記。又稗海本此條在一九卷末。】
慶元間,趙忠定去國,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以上書屏斥,遂得六君子之名。開慶間,丁大全用事,以法繩多士,陳宜中與權、劉黼聲伯、黃鏞器之、林則祖興周、曾唯師孔、陳宗正學,亦以上書得謫,號六君子。
至景定初,時相欲收士譽,悉上春官,并擢高第,時議或有異論。既而林則祖、陳宗先死,曾屢遭黜。三公者,相繼召試,居言路,出藩入從。咸淳癸酉間,聲伯自海閫召為從官翰苑,與權自閩帥擢秋官居鎖闥,器之起家知廬陵兼倉節 【 器之起家知廬陵兼倉節 「節」稗海本、津逮本、學津本作「部」。】 。是歲六月,正言郭閶劾器之云:「虛名多足以誤世,實德乃可以服人。」又云:「黃鏞偶儕六士,遂得虛名,昨守吴門,怪狀百出。愧士不敢謁學,畏軍不敢閱武。暨綰郡符,復兼庾節,怪誕仍不可枚數矣。」
越宿,陳與權入奏曰:「朝廷建官,本欲兼收實用;臣子事上,豈容徒竊虛名。倘公議有及於斯,雖頃刻難安於位。比觀諫坡造膝之抨彈,斥去廬陵治郡之無狀,一皆公論,何預孤蹤。但首發虛名之誤世,上係國家;而明指六士以修言,已形辭色。蓋亦謂忝論思之數,將使自知進退之謀,欲乞特畀閑廩,以穆師言。」詔不允云:「虛名誤世,辭氣若過於抑揚;實德服人,指意則有所歸重。援是求去,非朕攸聞。」劉聲伯亦一再上疏求去,不允。
郭不自安,乞罷言職者亦再,云:「直言無忌者諫之職,何敢容私;囀喉觸諱者語之窮,安能逆料。惟茲吉守,舊有直聲,惜其預六士之稱,不能終譽如此。今指其兩郡之政,謂之非虛名可乎?二臣何見,相繼引嫌。實自實,虛自虛,人品固難於槩論;聞所聞,見所見,事理委無以相干。」亦不允其請。而陳疏至四五,且引書牘之嫌 【 且引書牘之嫌 「牘」原作「讀」,據稗海本校注、學津本改。】 。御批云:「卿以不必疑之言,而申必欲去之請,如國體何?前詔謂虛名實德,各有所指,蓋盡之矣。書牘引嫌,勿書可也,何以去為。」於是侍御陳堅節夫、豸官陳過聖觀共為一疏,乞申諭三臣 【 乞申諭三臣 「諭」原作「論」,據稗海本、津逮本、學津本改。】 ,各安職守。而黃戶書萬石、陳兵書存、常戶侍楙、曹禮侍孝慶、倪刑侍曹、高工侍斯得、李右史珏、文左史復之共為一疏調停之,久而方定。知大體者,殊不然之。事久論定,虛名實德於人,亦可槩見矣。
○文臣帶左右
紹興以來,文散階皆帶左右字,以別有無出身。惟嘗犯贓者則去之。劉岑季高得罪秦氏,坐贓廢。後復官,去其左字,季高署銜,不以為愧也。孫覿仲益亦以贓罪去左字,但自稱晉陵孫某而已。至紹興末,復朝奉郎,乃始署銜。淳熙中,因趙善俊奏,又例去之。
吴興有王孝嚴行先居城西,俗稱為王團練宅,蓋將種也。以鶡冠登壬辰科,沾沾自喜,以帶左字為榮。時施士衡得求因忤魏道弼,坐贓失官。素負氣,殊以不帶左字為恥,而有詔盡去之。鄉人嘲之曰:「快殺施得求,愁殺王行先。」
○馬梁家姬
會稽有富人馬生,以入粟得官,號馬殿幹。喜賓客,有姬美豔能歌,時出佐酒。客有梁縣丞者頗黠,因與之目成。一旦馬生殂,姬出,梁捐金得之。
它日,置酒觴客,陳無損益之在坐。酒酣,舉杯屬梁曰:「有儷語奉上。」梁諦聽之,即琅然高唱曰:「昔居殿幹之家,爰喪其馬;今入縣丞之室,毋逝我梁。」一坐大呼笑,而主人憮然不樂。無幾,梁亦死焉。人尤無損之謔戲,然聞者亦可以警也。
○山獺治箭毒
世傳補助奇僻之品,有所謂山獺者,不知出於何時。謂以少許磨酒飲之,立驗,然本草、醫方皆所不載。止見桂海虞衡志云:「出宜州溪峒。」峒人云:「獺性滛毒,山中有此物,凡牝獸悉避去。獺無偶,抱木而枯。」峒獠尤貴重之。能解箭毒,中箭者,研其骨少許傅之,立消。一枚直金一兩。或得殺死者,功力劣。抱木枯死者,土人自稀得之。然今方術之士,售偽以愚世人者,類以鼠璞、猴胎為之,雖殺死者,亦未之見也。
周子功嘗使大理,經南丹州,即此物所產之地,其土人號之曰插翹。極為貴重,一枚直黃金數兩。私貨出界者,罪至死。
方春時,猺女數千 【 猺女數千 「千」稗海本作「十」。】 ,歌嘯山谷,以尋藥挑菜為事。獺性滛,或聞婦人氣,必躍升其身,刺骨而入,牢不可脫,因扼殺而藏之。
土人驗之之法,每令婦人摩手極熱,取置掌心,以氣呵之,即趯然而動,蓋為陰氣所感故耳。然其地亦不常有,或累數嵗得其一,則其人立可致富,宜中州之多偽也。
○月忌
俗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為月忌,凡事必避之 【 凡事必避之 「凡事」稗海本作「出行」。】 ,其說不經。後見衛道夫云:「聞前輩之說,謂此三日即河圖數之中宮五數耳 【 聞前輩之說謂此三日即河圖數之中宮五數耳 「聞前輩之說謂此三日」,原作「問前輩云,說此三日」,據稗海本改。】 ,五為君象,故民庶不可用。」此說頗有理,因圖於此 【 因圖於此 按後圖原一、三兩行,正與學津本相反,即原第一行學津本作第三行,原第三行學津本作第一行。】 。
四 【 初四,十三,二十二日。】 三 【 初三,十二,二十一日。】 八 【 初八日,十七日。】
九 【 初九日,十八日。】 五 【 初五,十四,二十三日。】 一 【 初一,初十,十九日。】
二 【 初二,十一,二十日。】 七 【 初七日,十六日。】 六 【 初六日,十五日。】
○張功甫豪侈
張鎡功甫,號約齋,循忠烈王諸孫,能詩,一時名士大夫,莫不交游,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嘗於南湖園作駕霄亭於四古松間,以巨鐵絙懸之空半而羈之松身。當風月清夜,與客梯登之,飄搖雲表,真有挾飛仙、Y紫清之意。
王簡卿侍郎嘗赴其牡丹會云:「衆賓既集,坐一虛堂,寂無所有。俄問左右云:『香已發未?』答云:『已發。』命捲簾,則異香自內出,郁然滿坐。羣妓以酒肴絲竹,次第而至。別有名姬十輩皆衣白,凡首飾衣領皆牡丹,首帶照殿紅一枝,執板奏歌侑觴,歌罷樂作乃退。復垂簾談論自如,良久,香起,捲簾如前。別十姬,易服與花而出。大抵簪白花則衣紫,紫花則衣鵞黃,黃花則衣紅,如是十杯,衣與花凡十易。所謳者皆前輩牡丹名詞。酒竟,歌者、樂者,無慮數百十人,列行送客。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然如仙遊也。」
功甫於誅韓有力,賞不滿意。又欲以故智去史,事泄,謫象臺而殂。
○台妓嚴蘂
天台營妓嚴蘂字幼芳,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善逢迎,四方聞其名,有不遠千里而登門者。
唐與正守台日,酒邊,嘗命賦紅白桃花,即成如夢令云:「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與正賞之雙縑。
又七夕,郡齋開宴,坐有謝元卿者,豪士也,夙聞其名,因命之賦詞,以己之姓為韻。酒方行,而已成鵲橋仙云:「碧梧初出,桂花纔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嬾,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纔隔夜 【 指天上方纔隔夜 「指」稗海本、學津本作「在」。】 。」元卿為之心醉,留其家半載,盡客囊橐饋贈之而歸。
其後朱晦菴以使節行部至台,欲摭與正之罪,遂指其嘗與蘂為濫。繫獄月餘,蘂雖備受箠楚,而一語不及唐,然猶不免受杖。移籍紹興,且復就越置獄,鞫之,久不得其情。獄吏因好言誘之曰:「汝何不早認,亦不過杖罪。況已經斷,罪不重科,何為受此辛苦邪?」蘂答云:「身為賤妓,縱是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汙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其辭既堅,於是再痛杖之,仍繫於獄。兩月之間,一再受杖,委頓幾死,然聲價愈騰,至徹阜陵之聽。
未幾,朱公改除,而岳霖商卿為憲 【 而岳霖商卿為憲 「岳」稗海本作「丘」。】 ,因賀朔之際,憐其病瘁,命之作詞自陳。蘂略不搆思,即口占卜算子云:「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即日判令從良。繼而宗室近屬,納為小婦以終身焉。夷堅志亦嘗略載其事而不能詳,余蓋得之天台故家云。
○閒字義
閒隙之閒讀若艱,謂有容可入也。閒隔之閒讀若諫,謂入其閒而隔之也。閒暇之閒讀若閑,謂其閒有容暇也。閑有防義,或借作閒 【 或借作閒 「或」津逮本、學津本作「故」。】 ,非正字也。季布傳:「侍閒,果言如朱家指。」師古曰:「侍、謂侍於天子。閒謂事務之隙也。」劉賈傳:「使人閒招楚大司馬周殷。」顏註:「閒謂私求閒隙而招之。 【 漢書無音。】 」史記閒作去聲。張良傳:「嘗閒從容步遊圯上。 【 漢書無音。】 」索隱:「閒、閑字也。」陳平傳:「身閒行杖劒亡,渡河。」音義:「閒、紀間反。」
○舟人稱謂有據
余生長澤國,每聞舟子呼造帆曰歡,以牽船之索曰彈 【 平聲】 子,稱使風之帆為去聲,意謂吴諺耳。及觀唐樂府有詩云:「蒲帆猶未織,爭得一歡成。」而鍾會呼捉船索為百丈。趙氏註云:「百丈者,牽船蔑,內地謂之笪。 【 音彈。】 」韓昌黎詩云:「無因帆江水。」而韻書去聲內,亦有扶帆切者,是知方言俗語,皆有所據。陸放翁入蜀,聞舟人祠神,方悟杜詩長年三老攤錢之語,亦此類也。
○張仲孚
完顏亮敗盟寇蜀,主將合喜孛堇,張仲孚副之。先是,吴氏守蜀時,專用神臂弓保險。孛堇曰:「昔我軍皆漠北人,故短於弩射。今軍士多河南北人,何不習閱以分南人之長。」遂擇五千人,晝夜習之。一日,設射,於石岩下張宴,以第其中否,岩皆如粉飛墜。酒酣,問仲孚曰:「果何如?」仲孚實秦相陰遣,雖吴氏兄弟,亦不知其謀,每欲勦其族,故金人信之不疑。仲孚欲散其謀,於是繆謂孛堇曰:「用中國人集長兵固善 【 用中國人集長兵固善 「集」,稗海本作「習」。】 ,第虞一旦反噬,則恐無以制之耳。且我每僉中原兵,常制以女真,正慮此也。」孛堇聞其說甚恐,乃漸散之。自後,和好既成,蜀備久■〈施,弓代方〉,有以吴璘無備告堇,請勁騎數千,先事長驅而入者。仲孚為蜀危之,又謂孛堇曰:「自四太子時,猶不得蜀,設不如意,出危道也。」堇又為之止。
其後,璘下秦州,取德勝,所至降附,其力為多。時王瞻叔駐綿州,總餉事,王剛中為制帥,治成都。瞻叔請遣重臣鎮蜀,時虞雍公方奏采石功,遂以兵書開宣幕。虞知仲孚不忘本朝,欲顯招之,乃以王爵告命使持與之,仲孚乃徑自屯所歸於虞。
既而雍公捨險,出兵平地,一戰而敗,喪將校七十二人。凡吴璘所下州郡,不能撫有。及致金人責免敵錢,故所在皆叛。而仲孚屢為畫策,亦不見用。中原之民,以為誤己,大怒,因不復信之,以至於敗云。
○隱語
古之所謂廋詞,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玉篇謎字釋云,隱也。人皆知其始於黃絹幼婦,而不知自漢伍舉、曼倩時已有之矣。至鮑照集,則有井字謎。自此雜說所載,間有可喜。今擇其佳者著數篇於此,以資酒邊雅談云。
用字謎云:「一月復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六口共一室,兩口不團圓。」又云:「重山復重山,重山向下懸。明月復明月,明月兩相連。」 木玷云:「我本無名,因汝有名。汝有不平,吾與汝平。」 日謎云:「畫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又云:「東海有一魚,無頭亦無尾。除去脊梁骨,便是這箇謎。」 染物霞頭云:「身居色界中,不染色界塵。一朝解纏縛 【 一朝解纏縛 「纏」津逮本作「塵」,稗海本、學津本作「繩」。】 ,見姓自分明。」 持棊云:「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惟其不敢先,是以無所爭,是以能入於不死不生。」 字點云:「寒則重重疊疊,熱則四散分流。四箇在縣,三箇在州。村裏不見在村裏,市頭不見在市頭。」 印章云:「方圓大小隨人,腹裏文章儒雅。有時滿面紅妝,常在風前月下。」 金剛云:「立不中門,行不履閾。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亦不足畏也矣。」 蜘蛛云:「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心藏之,玄之又玄。」又云:「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拄杖云:「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 木屐云:「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遇剛則鏗爾有聲,遇柔則沒齒無怨。」 蹴踘云:「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墨斗云:「我有一張琴,絲絃長在腹。時時馬上彈,彈盡天下曲。」 打稻耞云:「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夾註書云:「大底不曾說小底,小底常是說大底,若要知道大底事,須去仔細問小底。」 元宵燈球云:「我有紅圓子,治赤白帶下,每服三五丸,臨夜茶酒下。」 日曆云:「都來一尺長,上面都是節。兩頭非常冷,中間非常熱。」 手指云:「大者兩文,小者三文,十枚共計二十八文。」 水中石云:「小時大,大時小。漸漸大,不見了。」或以為小兒顖門。 手巾云:「八尺一片,四角兩面。所識是人面,不識畜生面。」 接果云:「斫頭便斫頭,却不教汝死。拋却親生男,却愛過房子。」
又有以今人名藏古人名者云:「人人皆戴子瞻帽 【 仲長統】 ,君實新來轉一官 【 司馬遷】 ,門狀送還王介甫 【 謝安石】 ,潞公身上不曾寒 【 溫彥博】 。」又有以古詩賦敗弓云:「爭帝圖王勢已傾 【 無靶】 ,八千兵散楚歌聲 【 無弦】 ,烏江不是無船渡 【 無弰】 ,羞向東吴再起兵 【 無面】 。」然此近俗矣。若今書會所謂謎者,尤無謂也。
○趙涯
理宗初郊,行事之次,適天雷電以風,黃壇燈燭皆滅無餘,百執事顛沛離次。已而風雨少止,惟子階一陪祠官,雖朝衣被雨淋漓,而儼然不動,理宗甚異之。亟遣近侍問姓名,則趙涯也。時為京局官,未幾,除監察御史。
○書種文種
裴度常訓其子云:「凡吾輩但可令文種無絕。然其間有成功,能致身萬乘之相,則天也。」山谷云:「四民皆坐世業,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似祖裴語,特易文種為書種耳。練兼善嘗對書太息曰:「吾老矣,非求聞者,姑下後世種子耳。」余家有書種堂,蓋兼取二公之說云。
○溫公重望
坡公獨樂園詩云:「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京師之貪汙不才者,人皆指笑之曰:「你好箇司馬家。」文潞公留守北京日,嘗遣人入遼偵事。回見遼主大宴羣臣,伶人劇戲作衣冠者,見物必攫取懷之。有從其後以物仆之,云:「汝司馬端明邪?」是雖夷狄亦知之,豈止兒童走卒哉!
宣和間,徽宗與蔡攸輩在禁中自為優戲,上作參軍趨出。攸戲上曰:「陛下好箇神宗皇帝。」上以杖鞭之云:「你也好箇司馬丞相。」是知公論在人心,有不容泯者如此。
○陳孝女
陳孝女,錢塘人也。父業儒,嘗受勇爵。漫游江淮間,居胭脂嶺下,家粗給。乙亥,兵火,絜家永嘉山中,悉為盜所掠,僅留一女十嵗,携之丐食以歸。故居蕩不復存,因寄五里塘舊僕家。聞殊勝寺設粥供,日携女子就寺丐食。凡數月,僧扣所以,頗憐之,俾留衆寮供榜疏職。時孫元帥下李知事者,東平人也,頗知書,亦寓寺旁。暇日至寺,必從容與僧談,欲謀一士為友。僧以陳為薦,一見投合如久要,館穀加厚,其女亦得其家歡心 【 其女亦得其家歡心 本句稗海本作「其女亦得其室之撫誨,洞達孝敬。」】 。
居數月,當丁丑仲春,女子忽謂其父云:「吾母墓在故居側,數年不至矣 【 數年不至矣 本句稗海本作「久不拜掃矣」。】 。聞主人禁烟將為湖山遊 【 聞主人禁烟將為湖山遊 本句稗海本作「今值禁烟,聞主人將為湖山遊」。】 ,能乘此機,一往拜掃否 【 一往拜掃否 「拜掃」稗海本作「祭奠」。】 ?」父以告,李欣然與俱 【 父以告李欣然與俱 此二句稗海本作「父即備牲醴以與俱」。】 。既至墓所,拜奠罷,李偕携酒飲旁舍。女悲泣不已,久之 【 久之 稗海本「久之」作「父」。】 ,勉之還,則泣告曰:「比聞李氏今將北歸,吾父子必將從之。父老子幼,南北萬里,何日可再至吾母墓下,此所以痛也。」言與泪俱下,父亦感痛。而女躃踴呼號,聲振林木,久而仆地,視之,死矣!李義之,因與墓鄰歛而祔於母塚之旁云。
嗚呼!古有曹、饒二娥,焜燿史冊,著為美談。今陳氏女,年甫十四,而天性至孝,抱塚泣死,視前修為無愧矣。因詳著,以俟傳忠孝者。
●齊東野語後序
愛憎出乎一時之見,是非定於千載之下,紀事之難,尚矣。宋周公謹齊東野語一編,多載南渡以後時事,據其耳目聞見,與實錄互有同異。予得而細閱之,中間可喜可愕,可慨可懲處殊甚。即欲壽梓,與遠識者評之。
客有見而言曰:「是編文辭辯博甚善,顧所書苻離、富平等役,頗涉南軒之父,若唐、陳之隙,生母之服,則晦菴、致堂有嫌焉。書似不必刻,刻則請去數事何如?」予為之憮然。夫一時之見未定,固也。千載之下,猶有所顧忌而弗之敢承,是非於何而始定哉!瞽瞍頑嚚,鯀以殛死,述典謨者,略不為堯、舜諱。假令今作周、孔傳,則於命管、蔡,評魯昭諸篇,悉削除不錄矣。自非聖人,誰能無過?昔人不以一眚掩大德,據事直書,善惡自見,觀過知仁是已。嘗怪實錄,一朝臣相列傳,多就其家取行狀、碑銘,贈記、贊述,稍加粉飾,即為直筆。夫即文字之褒揚,儘士夫之稱述,則其人品制行,皆古聖賢之所不能為者而獨為之。而聖賢光明俊偉事業,獨不見於後世,豈非紀事之不足憑哉。
客不能難,爰命工刊成,掇其語廁之末簡。
正德十年孟夏月吉旦,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直隸鳳陽府知府耒陽胡文璧書。
士君子之述作,不關於世教無益也。杲嘗觀宋周公謹齊東野語所錄,首之以淳熙之政,見阜陵足以有為,而忠臣孝子之心,庶幾其歸也。次歷富平、淮西、符離諸篇,則當時事勢,誠有可為流涕長太息者矣。大抵宋季士夫議論多而成效少,小有得失,彼此相軋若聚訟然。是知國勢之不競,不當專責之秦、史、賈、韓輩也。故是書正以補史傳之缺,不溢美,不隱惡。國家之盛衰,人才之進退,斯文之興喪,議論之是非,種種可辨。闡幽微於既往,示懲勸於將來,其有裨於世教也,豈小小哉!嗚呼!公謹之用心可知矣。下至詞章技藝之屬,靡不具載。譬若俞緩藥籠中物,無一不切中膏肓,殆非皮膚孟浪語也。顧傳寫既久,魚魯滋多。我郡伯石亭胡公懼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命杲姑鋟諸梓,將與有志於世教者共訂焉。嗚呼!我公之用心,又可知矣。僭述諸後,以志嵗月。
正德乙亥嵗孟夏之吉,真隸鳳陽府臨淮縣知縣臨安盛杲書。
齊東野語二十卷 (宋)周密撰;張茂鵬點校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民72]1997湖北第2刷
附錄:
武林舊事十卷(内府藏本)
宋周宻撰宻字公謹號草窻先世濟南人其曾祖隨高宗南渡因家湖州淳祐中嘗官義烏令宋亡不仕終於家是書記宋南渡都城雜事葢宻雖居弁山實流寓杭州之癸辛街故目睹耳聞最爲眞確於乾道淳熙間三朝授受兩宫奉養之故蹟敘述尤詳自序稱欲如吕滎陽雜記而加詳如孟元老夢華而近雅今考所載體例雖仿孟書而詞華典贍南宋人遺篇剩句頗賴以存近雅之言不謬吕希哲歲時雜記今雖不傳然周必大平園集尚載其序稱其上元一門多至五十餘條不爲不富而宻猶以爲未詳則是書之賅備可知矣明人所刻往往隨意刊除或僅六卷或不足六卷惟存故都宫殿教坊樂部諸門殊失著書之本旨此十卷之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板傳抄首尾完具其間逸文軼事皆可以備參稽而湖山歌舞靡麗紛華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遺老故臣惻惻興亡之隱實曲寄於言外不僅作風俗記都邑簿也第十卷末棊待詔以下以是書體例推之當在六卷之末疑傳寫或亂其舊第然無可考證今亦姑仍之焉(四庫全書總目巻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
齊東野語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宋周宻撰宻有武林舊事已著錄宻本濟南人其曾祖扈從南渡因家吳興之弁山自號弁陽老人然其志終不忘中原故自序中述其父之言謂身雖居吳心未嘗一飯不在齊而宻亦自署厯山書中又自署華不注山人此書以齊東野語名本其父志也中頗考正古義皆極典核而所記南宋舊事爲多如張浚三戰本末紹熙内禪誅韓本末端平入洛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本末朱漢章本末鄧文龍開邊安丙矯詔淳紹嵗幣岳飛逸事巴陵本末鄧文龍本末詩道否泰景定公田景定彗星朱唐交奏趙葵辭相二張援襄嘉定寳璽慶元開禧六士張仲孚反間諸條皆足以補史傳之闕自序稱其父嘗出其曾祖及祖手澤數十大帙又出其外祖日錄及諸老襍書示之曰世俗之言殊傳譌也國史之論異私意也定哀多微詞有所避也牛李有異議有所黨也愛憎一衰議論乃公國史凡幾修是非凡幾易而吾家書不可刪也云云今觀記張浚趙汝愚胡寅唐仲友諸事與講學者之論頗殊其父所言殆指此數事歟明正德十年耒陽胡文璧重刻此書其序稱或謂符離富平等役頗渉南軒之父若唐陳之隙生母之服則晦庵致堂有嫌焉書似不必刻刻則請去數事殊失宻著書之旨文璧不從可謂能除門戸之見矣明商維濬常刻入稗海删去此書之半而與癸辛襍識混合爲一殊爲乖謬後毛晉得舊本重刻其書乃完故今所著錄一以毛本爲據云(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
雲烟過眼錄四卷續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周宻撰宻有武林舊事已著錄是書記所見書畫古器畧品甲乙而不甚考證其命名葢取蘇軾之語第考軾寳繪堂記實作烟雲之過眼舊本刊作雲烟殆誤倒其文然錢曾讀書敏求記載元至正間夏頥鈔本已作雲烟則訛異已久矣曾記夏本作一卷而此本四卷或後人所分歟觀所記收藏之人葢入元以後所作中有湯允謨葉森文璧之語葢點勘是書各爲題識傳寫者誤合爲一如王子慶所藏宋太祖御批三件條末云今第三卷只有二件疑有脫誤當參攷志雅堂雜抄云云志雅堂雜抄亦宻所著不應自云當參攷知亦誤連校正之語爲正文矣中記蘇軾手書詞稱郟湛初溢今本訛爲漣漪初溢然郟湛字不可解恐亦有訛又記蘭亭序有隋煬帝内府石刻不知何據又記吳彩鸞書切韻以一先二仙爲十三仙二十四先稱不可曉案困學記聞載魏了翁之言巳稱唐韻下平不作一先則唐韻或有此别本亦未可知也續錄一卷題逢澤湯允謨撰凡三十九條董其昌戲鴻堂帖定絹本黃庭經爲楊許舊跡葢本此書則亦以其賞鑒爲凖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三·子部三十三·雜家類七)
志雅堂雜鈔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周密撰是編分爲九類其文與所作雲烟過眼錄癸辛雜識諸書互相出入而詳畧稍殊疑爲初記之稿本經後人裒綴别成此書其間惟論殷玉鉞一條知元時劈正斧亦宣和内府之物爲他書所未載可資考證耳(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七·子部三十七·雜家類存目四)
澄懷錄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周宻撰宻有志雅堂襍鈔已著錄是書採唐宋諸人所紀登渉之勝與曠達之語彚爲一編皆節載原文而注書名其下亦世說新語之流別而稍變其體例者也明人喜摘錄清談目爲小品濫觴所自葢在此書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三十一·子部四十一·雜家類存目八)
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後集一卷續集二卷別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宋周宻撰宻有武林舊事巳著錄是編以作於杭州之癸辛街因以爲名與所作齊東野語大致相近然野語兼攷證舊文此則辨訂者無多亦皆非要義野語多記朝廷大政此則瑣事雜言居十之九體例殊不相同故退而列之小說家從其類也商維濬稗海所刻以齊東野語之半誤作前集以別集誤作後集而後集續集則全闕又併其自序佚之後烏程閔元衢於金閶小肆中購得抄本毛晉爲刻入津逮祕書始還其原帙書中楊凝式僧淨端一條與野語重出葢刪除未盡彌陀入冥劉朔齋再娶二條並附注衢按云云葢閔氏所加海鰌兆火一條附注不題名字核其語意殆亦閔語也書中所記頗猥雜如姨夫眼眶諸條皆不足以登記載而遺文佚事可資攷据者實多究在輟耕錄之上所記羅椅董敬庵韓秋巖諸人於宋末講學之弊言之最悉其引沈仲固語一條周平原語一條尤言言烱戒有關於世道人心正未可以小說忽之矣都穆南濠詩話曰吳興唐廣嘗手錄癸辛雜識見其中載方萬里穢行之事意頗不平是夜夢方來曰吾舊與周生有隙故謗我至此幸爲我暴之云云夫是非之公人心具在使宻果誣衊方回不應有元一代無一人爲回訟寃至明而其鬼忽靈者其說荒唐殆不足辨且宻爲忠臣回實叛賊卽使兩人面質人終信宻不信回也况恍惚夢語乎(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一·子部五十一·小說家類二)
浩然齋雅談三卷(永樂大典本)
宋周密撰密所著書凡數種其癸辛雜識齊東野語皆記宋末元初之事雲烟過眼錄皆記書畫古器今並有刋板其澄懷錄續錄則輯淸談志雅堂雜鈔則博渉瑣事今惟鈔本僅存皆巳别著錄千頃堂書目載密所著尙有志雅堂耳目鈔及此書而藏弆之家並無傳本惟此書散見永樂大典中其書體類說部所載實皆詩文評今搜輯排纂以考證經史評論文章者爲上卷以詩話爲中卷以詞話爲下卷各以類從尙裒然成帙密本南宋遺老多識舊人舊事故其所記佚篇斷闋什九爲他書所不載朱彞尊編詞綜厲鶚編宋詩紀事符曾等七人編南宋雜事詩皆博采羣書號爲繁富而是書所載故實亦皆未嘗引據則希覯可知矣其中考證經義如解詩巧笑倩兮疑口輔當爲笑靨而不知類篇面部已有此文解易非谷射鮒以鮒爲鯽不知說文鯽字本訓烏鰂後世乃借以名鮒羅願爾雅翼辨之已明如斯之類於訓詁皆未免稍疎然密本詞人考證乃其旁渉不足爲譏若其評隲詩文則固具有根柢非如阮閱諸人漫然蒐輯不擇精觕者也宋人詩話傳者如林大抵陳陳相因輾轉援引是書頗具鑒裁而沉晦有年隱而復出足以新藝苑之耳目是固宜亟廣其傳者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詩文評類一)
絶妙好詞箋七卷(兵部侍郞紀昀家藏本)
絶妙好詞宋周密編其箋則國朝查爲仁厲鶚所同撰也密所編南宋歌詞始於張孝祥終於仇遠凡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謹嚴猶在曾慥樂府雅詞黃昇花庵詞選之上又宋人詞集今多不傳併作者姓名亦不盡見於世零璣碎玉皆賴此以存於詞選中最爲善本初爲仁採摭諸書以爲之箋各詳作者里居出處或因詞而考証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載其佚聞以及諸家評論之語與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見於此集者咸附錄之會鶚亦方箋此集尙未脫稿適遊天津見爲仁所箋遂舉以付之刪複補漏合爲一書今簡端並題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也所箋多泛濫旁涉不盡切於本詞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詞多不標題讀者毎不詳其事如陸游之瑞鶴仙韓元吉之水龍吟辛棄疾之祝英臺近尹煥之唐多令楊恢之二郞神非參以他書得其源委有不解爲何語者其疏通證明之功亦有不可冺者矣密有癸辛襍識鶚有遼史拾遺皆巳著錄爲仁字心穀號蓮坡宛平人康熙辛卯舉人是集成於乾隆已巳刻於庚午鶚序稱其尙有詩餘紀事如干卷今未之見殆未成書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九·集部五十二·詞曲類二)
齊東野語
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蕭齋,四水潛夫) (南宋) 撰
部:子 類:雜家類 屬:雜說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二十卷。宋末元初周密(1232—129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居济南(今属山东),金人灭北宋,迁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等地,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丰储仓,为义乌令。宋亡不仕,专心著述。平生著述颇多,流传至今的有《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浩然斋杂谈》、《雲煙過眼錄》、《志雅堂杂钞》、《澄怀录》、《浩然齋雅談》、《浩然斋意钞》、《浩然斋视听钞》、《苹洲渔笛谱》、《草窗韵语》、《草窗词》等。《齊東野語》是作者的经意之作。其曾祖、祖父、父亲、外祖父以为“世俗之言,殊传讹也;国史之论,异私意也。定哀多微词,有所避也。”(《四库全书总目》),因注意搜集当时史事及异闻轶事等,积累数十大帙。其父将这些笔录及外祖父日录、诸老杂书等转交周密。密在此基础上,增入自己亲历诸事,整理成书。其父曾谓“身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四库全书总目》)。密承父志,以不忘故籍“齐”地为意,取书名为《齊東野語》。此书主要记载南宋朝野史事、典故、诗文、轶事琐闻等,共二百七十七条。所记史事,如:張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入洛、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本末、朱汉章本末、邓友龙开边、安丙矫诏、淳绍岁币、岳飛逸事、巴陵本末、曲壮闵本末、秦桧之收诸将兵柄、景定行公田、朱唐交奏、赵葵辞相、二张援襄、嘉定宝玺、岳飛御军、庆元开庆六士、张仲孚反间等事,足以补史传之缺。所记书画、针砭等事,对研究我国古代艺术和针灸等医学亦有参考价值。绢纸、御宴烟火、火浣布、浑天仪、地动仪、律历等记载,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亦有补益。书中又记载诗文,如清凉居士词、劉長卿词等,以及陸游在沈园赋《钗头凤》,为文苑著名故事。全书详征博引,叙述简明。所记多为作者及父祖耳闻目见,与实录互有异同,足资考证。此书元代刻版印刷,其后又有明正德十年(1515)耒阳胡文璧重刻本,今不传。明商维浚曾将此书刻入《稗海》,但删去此书之半,而与《癸辛杂识》混合为一。后毛晉得旧本重刻,始成完帙。今传本不一,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为二十卷,《历代小史》、宛委山堂《說郛》、《宋人百家小说》、《无一是斋丛钞》、《旧小说》等为一卷,皆为该书节选本。1983年,张茂鹏以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中夏敬观校本为底本,参以其他各本及《宋史》、《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史紀事本末》、《续资治通鉴》等书,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朱菊如等人校注的《齐东野语校注》本。这两种版本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的本子。
雲煙過眼錄
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蕭齋,四水潛夫) (南宋) 撰
部:子 類:雜家類 屬:雜品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四卷。《云烟过眼录续录》,一卷。《雲煙過眼錄》,南宋周密(1232—1298)撰。周密事迹详见《武林旧事》。此书主要记述作者所见名书、名画及琴、盏、玉印、法剑、玉圭、玉佩、金冠等古代器物,以记述名书、名画为主,所记名画用墨最多,从古至宋,一目了然,多有补充史传缺载之处。所记书画古器,间加评论,指出优劣,但不甚考证。又注明收藏之人,切实可据。取蘇軾《宝绘堂记》“烟云之过眼”之语,以定书名。元人汤允谟、葉森文璧曾点勘其书,各为题识,今传本混有其语。如王子庆所藏宋太祖御批三件条末云,今第三卷只有二件,疑有脱误,当参考《志雅堂杂钞》。《志雅堂杂钞》为周密所作,不应自云“当参考”自己所著之书,可知书中已误连校正之语为正文矣。书中又记蘇軾手书词称“郏湛初溢”,传本讹为“涟漪初溢”,“郏湛”字不可解,恐亦有讹。又记《兰亭序》有隋炀帝内府石刻,不知有何根据。然所记多为耳闻目睹,切实可信,且多有世所罕传之书画,足资参证。今传《宝颜堂秘笈》、《四库全书》本作四卷,《十万卷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本作二卷,二卷本内容不少,当为后人分卷不同。元人汤允谟(生卒年不详)点勘其书以外,又撰《云烟过眼录续录》一卷,共记三十九条,补记古器、古墨、书法、绘画等,全仿《雲煙過眼錄》体例,亦略作品评,注明所藏之人等。所记有补史传之缺,董其昌《戏鸿堂帖》定绢本《黄庭经》为杨许旧迹,即依据此书。今传《宝颜堂秘笈》、《四库全书》、《奇晋斋丛书》本作《云烟过眼录续录》,《十万卷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作《云烟过眼录续集》。
癸辛雜識
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蕭齋,四水潛夫) (南宋) 撰
部:子 類:小說家類 屬:雜事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宋周密(详见《武林舊事》)撰。全书共六卷,前有自序,称患病期间,与高人、野士恣意谈笑,将其所闻见之事,编成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寓所,因以名书。此书内容与所作《齊東野語》大致相近,但《野语》一书多记朝廷大政间及考证古义;而本书多记人物、遗文轶事及作者见闻,部分内容为掌故,体例亦颇不相同。尤其是所载的遗文佚事,可资考证者颇多,对研究南宋社会有一定价值。版本有《四库全书》、《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1988年中华书局吳企明点校本。
浩然齋雅談
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蕭齋,四水潛夫) (南宋) 撰
部:集 類:詩文評類 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三卷。宋周密(1232—130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萧斋,又号弁阳萧斋。山东济南人。理宗朝官浙江义乌县令,宋亡不仕,自号泗水潜夫。其人著作甚丰,以辑录旧闻者居多,有《齊東野語》,《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多种。此书原录自《永乐大典》。周密本为词人,考证非其所长。此书上卷为考证经史评论文章,中卷为诗话,下卷为词话。评论诗词,为其本色当行,但偏于格律严谨,注重形式之美,往往忽略思想内容。书中于训诂学时有疏漏,诗词评论也只着眼选字、技巧。此书独具特色,其诗话有参考价值。有四库本行世。
絕妙好詞箋
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蕭齋,四水潛夫) (南宋) 編
查為仁(字心谷;號蓮坡居士) (清) 箋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 (清) 箋
部:集 類:詞曲類 屬:詞選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七卷。清查爲仁(1693—1749)等撰。查爲仁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康熙举人,因被讦得罪下狱,八年始释。发愤读书,居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卷,往来名士甚多。有《蔗塘未定稿》,与厲鶚撰有《絕妙好詞箋》。《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查爲仁、厲鶚所同撰。周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張孝祥,终于仇遠,共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樂府雅詞》、黃昇《花菴詞選》之上。又《宋人词集》,今多不传,并作者姓名亦不尽知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当初,查爲仁采摭诸书以为之笺,各详其里居出处。或因词而考证其本事,或因人而附载其佚闻。以及诸家评论之语,与其人之名篇秀句不见于此集者,皆为附录。正值厲鶚亦方笺此集,尚未脱稿,适游天津,见查爲仁所笺,逐举以付之。删复补漏,合为一书。今简端并题二人之名,不没其助成之力。所笺多泛滥旁涉,不尽切于本词,未免有嗜博之弊。然《宋词》多不标题,读者每不详其事。如陸游之〔瑞鹤仙〕,韩元吉之〔水龙吟〕,辛棄疾之〔祝英台近〕,尹焕之〔唐多令〕,杨恢之〔二郎神〕,非参以他书,得其源委,有不解为何语者。其疏通证明之功,亦不可泯灭。周密有《癸辛杂识》诸书,厲鶚有《遼史拾遺》诸书。《絕妙好詞箋》成于乾隆十四年(1749),刻于十五年(1750)。有《四库全书》本。
周宻前武林舊事六卷又後武林舊事五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八)
周密齊東野語二十卷又癸辛襍識一卷又癸辛新識四卷又癸辛後識四卷又癸辛續識二卷又澄懷録二卷又續澄懷録三卷又雲烟過眼録四卷又浩然齋視聴抄【缺】卷又浩然齋意抄【缺】卷又浩然齋雅談【缺】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十二)
周密雲烟過眼錄四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十五)
周宻弁山詩集五卷【字公謹錢塘人宋寶祐間為義烏令入元不仕】又蠟屐集一卷(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九)
周密【萬厯杭州府志字公謹錢塘人宋寳祐間為義烏令入元不仕自號泗水潛夫詩極典雅善畵得意輒自題其上著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志】
【謹按周密本湖州人其稱泗水潛夫者以湖有霅溪四水交流因以自名也考剡源文鈔云密與杭州楊大受有連大受和王之諸孫密依之遂捐其第之西偏以居密故密亦為錢塘人】(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周宻字公謹號草窻宋寶祐中為義烏令家藏名畫法書頗多善畫墨竹蘭石(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吳興備志卷二十五)
周密字公謹寳祐間為義烏令入元不仕自號泗水潛夫詩極典雅善畫得意輒自題其上曾過南屏小蓬萊詩有園林幾換東風主留得亭前御愛松之句所著有齊東野語癸辛雜志武林舊事諸書行世(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古蹟之屬·武林梵志卷八)
周密字公謹號草窻歴山人居錢塘宋寶祐間為義鳥令家藏名畫法書頗多善畫梅竹蘭石賦詩其上(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圖繪寶鑑卷五)
周密字公謹號草窻厯山人居錢唐宋寳祐間為義烏令家藏名畵法書甚富善梅竹蘭石賦詩其上(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畫史會要卷三)
周密字公謹號草窻歴山人寓居錢塘家藏法書名畫最多善寫梅蘭竹石圖成必題詩其上以識之傳世者秋蘭圖一谷蘭圖一梅竹圖二梅花圖二墨竹圖五(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繪事備考卷七)
周密
密字公謹號草窗濟南人流寓吳興居弁山自號弁陽嘯翁又號蕭齋淳祐中為義烏令有蠟屐集齊東野語癸辛雜識志雅堂雜鈔浩然齋視聼鈔武林舊事澄懐録雲烟過眼錄
【鄧牧心序云蠟屐非屨非舄不足以忘足而阮孚愛之詩發乎情性與蠟屐不類周公謹以名其集豈以阮孚所以忘足者而忘心于詩物無美惡溺于所愛皆不得為性情之正安得與詩同日語然與為阮孚猶愈于祖約畏人況不為阮孚者乎】(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宋詩紀事卷八十)
周公謹齊東野語序
野史雜錄尚矣疑傳疑信傳信為史者網羅散失率多取焉否則參稽互質焉張彖謂李林甫氷山開元録中語治鑑取之他若壺闗錄樂天樂甫無微不攷莊宗還三矢於廟雖五代史顧不取唐史如髙祖字叔徳則見於唐書直筆姚崇十事要説則見於昇平元記室耆次相張齊丘失於詳攷不免承明皇雜錄之誤續長編號為謹嚴乃以湘山語錄附見開寳之末建紹以後曽布日錄蔡鞗後補初不以人廢而秀水閒居之類繫年要錄亦頗及之然皆隨事攷析或為疑詞故不足以累其書昔名臣言行錄之始出東萊貽書晦翁以為尚多攷訂商略者願相與討論大抵皆此意或謂建隆遺事洓水記聞邵氏聞見錄馬永年元城語錄等書若有所去取其間則前輩嘉言善行之在人耳口相傳以習者所存殆無幾是又不可不知也余病臥對墻壁平生結習掃除畧盡每聞人談舊章故實往往面熱汗下巳為椎魯木僵人周公謹忽以齊東野語示余豈尚以故意待之耶公謹生長見聞博識彊記誦之牘存於篋以為是編所資取者衆矣其言近代事特詳盖有余之所未聞或聞而不盡同者乃自託於野何居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與其史也寧野野固非所病也况禮失求之野謀之野而獲何獨史而不然他日任筆削者儻有取詎不能補史氏之缺而發其所諱乎巻中載脱鞾圖贊先君子之遺事也嗚呼寳祐開慶之間奸邪小人奴事熏腐中外相應以醜正誣善之説欺君誤國馴至不可為識者推原禍本未嘗不太息於斯因攬涕書於巻末(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牟氏陵陽集卷十二)
齊東野語序
齊東野語者呉興周子自名其所編書也周子呉人而名其書齊語何也周子其先本齊人也周子之客讀其書而疑之曰周子之辭謙耳非實也葢昔者學廢兵起而天下談客悉聚于齊臨淄稷下之徒車雷鳴袂雲摩學者翛然以談相宗雖孟子亦嘗為齊學者也然而能非之今之所謂齊東之云者非實辭也故莊周目齊諧為滑稽漢髙責齊虜以口舌如斯而已矣今夫周子之書其言覈其事確其詢官名精乎其欲似郯子也其訂輿圖審乎其欲似晉伯宗也其涉辭章禮樂贍乎其欲似呉公子季札也他所稱舉旁引曲證如歸太山之巔而記封丘之壝也過矍相之圃而數射夫之序也凡若是不苟然也而豈齊東之云哉故曰周子之謙耳非實也周子曰我自實其為齊非也然客謂我非齊亦非也我家曽大父中丞公實始自齊遷呉及今四世於呉為客先公嘗言我雖居呉心未嘗一飯不在齊也豈其裔孫而遂忘齊哉而又大父侍郎公踐敭六曹外大父參預文莊章公出入兩制臺閣之舊章宫府之故事汎濫淹貫童而受之白首未忘失今弗圖恐遂廢軼古人有言人窮則反本若我者今非窮乎苟反其本則當為齊故吾編吾書而係之齊何不可乎客曰唯唯則次第其辭以附於其書之末周子名密字公謹(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剡源文集卷七)
讀齊東野語
宋末周密公謹所著齊東野語癸辛雜志武林舊事諸書尚傳宋史中頗采用其説張魏公富平等敗及韓平原被禍始終皆實録今儒生動輒攘臂南渡事盖徒據史家紙上不旁考他書故宋自朱仙鎮後恢復事殆無可言讀史忠惠韓仲止諸疏當時兵勢事機可想見朱元晦似亦有斯意所謂豪傑識時務者明丘文莊崔文敏議論大槩主此余意直以岳武穆亡百年間無一可將者李邵郭田齷齪小子不敢望楊沂中劉光世而命以經略中原譬肉投虎口何異俾外有武穆之將而内李忠定主之即無匪恢復之時也蔡州之勝雪百年恥要以孟珙氏為將故坐収成績不爾金縱垂亡豈宋所能必克耶蒙古滅金勢已壓宋而孟顧能于其間収復襄鄧諸城廬州之圍杜■〈日上永下〉以數千禦八十萬之衆元人傾國不能進跬步余嘗謂國勢無强弱人實為之至守之與攻又絶不類理度世固萬萬無完理苐大江有吕文德髙士璧輩守之亦未必遂淪喪或以諸葛不復中原為疑者乃其所遇曹馬皆勍敵非王莽赤眉輩也(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四)